认知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 所属分类  >  身体特质    五官特质   
[0] 评论[0] 编辑

耳垢类型基因

耳垢类型一般可分为干性耳垢(易碎、薄片状)和湿性耳垢(黏稠、油脂状)。

中华基因库


认知人类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相关知识

耳垢类型的地域分布

一开始,人类祖先其实都是湿性耳垢。戏剧化的是,到了大概2000代以前,我们祖辈走出非洲进入亚洲以后,第16号染色体的ABCC1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耳垢变干,不再黏糊糊了。同时干性耳垢具有相对适应性,从而被保留了下来。因此,作为东亚后裔的我们也就享有此等福利,中国人总体上93%-96%为干性耳垢,其中华北地区高达99%。北朝鲜人也是干性耳垢的大户(99%),日本人相对少一点,比例约为84%。可是,其他地区的伙伴们就没那么幸运了,基本上他们还是保留祖先们的基因,以湿性耳垢为主。大洋洲的原住民湿性耳垢者有60%-70%,高加索人大约有90%,非洲人更高达99.5%。

中华基因库

耳垢类型与狐臭

控制耳垢类型的基因除了会变异,而且是一个多面手。它不仅决定你的耳垢类型,同时还会影响你的排汗和体味。对于湿性耳垢的人,他们的大汗腺分泌脂肪量相对较多,在细菌繁殖的作用下,更容易导致狐臭。事实上,以湿性耳垢为主的外国人的确具有更浓重的气息。 renDNA.com

耳垢类型与泌乳能力


控制耳垢类型的基因还与乳腺相关,并影响产妇的泌乳能力。根据研究表明,干性耳垢的产妇泌乳能力相对较弱,哺乳期无奶水分泌或者分泌量不足的比例,明显高于湿性耳垢妇女。 中华基因库


认知人类基因

检测的基因

ABCC11

该基因是一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主要是针对ATP结合盒转运超家族蛋白。同时,这种基因上的多态性位点 rs17822931对决定人类耳垢类型有显著性意义。 中华基因库

第16号染色体

认知人类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建议

  1. 干耳垢一般成块状,不建议强行掏取,并避免使用挖耳勺等尖锐物品掏耳朵,以防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
  2. 耳道有自洁功能,而且大部分人耳垢是可以自行排出。如果反复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皮肤自然屏障,甚至引起耳道湿疹。因此如无耳部不适,尽量不要掏耳朵。
  3. 当耳垢过硬导致栓塞时,如出现耳闷胀、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向耳鼻喉科医师求助,以专业工具清除耳垢。

中华基因库

中华基因库

参考文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苦味敏感度基因    下一篇 吸烟倾向基因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