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 所属分类  >  心理特质    社交   
[0] 评论[0] 编辑

抗暴力行为能力基因

暴力行为,即攻击性行为,指身体、语言或心理上导致人或物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打、踢、咬、抓、威胁、羞辱、责备、破坏等)。抗暴力行为能力指的是阻止或限制攻击性行为的能力。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中华基因库

相关知识

攻击性行为在儿童时期的表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学习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积极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在学会之前,孩子可能会试图用攻击性行为(打、踢、咬、抓等)来表达自己。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如表达需要关注、快速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行为中获得力量感等。

认知人类基因

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 生物因素: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多的身体攻击性行为,而女性则具有更多非身体攻击性行为(如言语攻击)。除了性激素之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攻击行为也有调节作用。
  2. 疾病因素:癫痫、痴呆症、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脑损伤等均可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
  3. 其他因素:药物酒精滥用、不健康的家庭关系、童年目击进攻性行为和慢性压力等均可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

中华基因库

认知人类基因


renDNA.com

检测的基因

OXTR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编码催产素受体,在乳腺、神经系统、子宫等处表达,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转导途径。OXTR基因敲除的小鼠在情感交流上出现障碍。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共情能力、抗孤独能力、抗暴力行为能力有关。

renDNA.com

第3号染色体
NTM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是IgLON免疫球蛋白家族的一员,编码的蛋白通过同源粘附促进神经元轴突生长。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暴力行为能力有关。 认知人类基因

第3号染色体
DBH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属于铜II型、抗坏血酸依赖的单加氧酶家族的氧化还原酶。这一蛋白存在于神经节后交感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并将多巴胺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其突变体与精神分裂症、抗暴力行为能力相关。 认知人类基因

第9号染色体


中华基因库


renDNA.com

参考文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共情能力基因    下一篇 情感表达能力基因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