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 所属分类  >  疾病预防    肿瘤预防    神经系统   
[0] 评论[0] 编辑

脑膜瘤基因

脑膜及脑膜间隙中的细胞(大部分是蛛网膜细胞)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肿瘤。平均人群每 10 万人中出现该疾病 6 例。 认知人类基因

相关知识

发病时间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的高峰期在 45 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约 2:1。 renDNA.com

流行程度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发病率约为6/10万人。 中华基因库

典型症状

脑膜瘤分为四类:脑膜内皮细胞肿瘤、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肿瘤、原发性黑素细胞病变和组织来源不明的血管母细胞瘤。脑膜瘤多数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患者多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的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 renDNA.com

治疗方法

  1. 外科手术:手术是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包括γ刀、X 刀和质子刀)可用于肿瘤直径≤3 cm,肿瘤术后残留或复发、颅底和海绵窦内肿瘤。
  2. 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只是手术的辅助治疗,主要目的减少脑膜瘤的血液供应,但只限于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

中华基因库


renDNA.com

影响因素

不可控因素
  1. 年龄:脑膜瘤多发生于45岁左右。
  2. 性别:女性脑膜瘤的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
  3. 外伤及治疗因素:颅脑外伤、放射性治疗、激素替代治疗等,可能导致脑膜瘤发病风险升高。
  4. 家族病史:有脑膜瘤家族病史的人,患病率较高。

认知人类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检测的基因

MLLT10

该基因编码转录因子,其功能包括转录因子活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 与MLLT10基因相关的疾病包括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脑膜瘤。 认知人类基因

第10号染色体
CASC10

该基因编码蛋白质。有研究表明,该基因与脑膜瘤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认知人类基因

第10号染色体
MTRR

该基因是蛋白质编码基因,其功能包括氧化还原酶活性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结合。与其有关的疾病包括同型胱氨酸尿 - 巨细胞性贫血、神经管缺损、叶酸敏感和脑膜瘤等。 中华基因库

第5号染色体
BRIP1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RecQ DEAH解旋酶家族的一员,功能包括核酸结合和铁、硫结合。与BRIP1基因相关的疾病包括范可尼贫血、乳腺癌、脑膜癌。 认知人类基因

第17号染色体


认知人类基因

参考文献

中华基因库
renDNA.com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中华基因库
中华基因库

中华基因库

中华基因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基因    下一篇 创伤后应激障碍基因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