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基因
是一类受到严重心理创伤后产生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平均人群每 10 万人中出现该疾病 850 例。
认知人类基因
相关知识
疾病诱因
能诱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创伤主要分为三类,情境创伤、连续创伤以及因他人经历导致创伤: 中华基因库
- 情境创伤:此类创伤主要是由人为、技术或自然灾害引起的事件导致的。包括战争、虐待、暴力、机械化事故(汽车、火车或飞机失事等)或医疗紧急情况(医疗资源挤兑等)。
- 连续创伤:分为环境导致的创伤和自身情况导致的创伤。环境带来的如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如政治因素、工作环境以及流行病等,在高度环境压力导致心理受到创伤;自身情况导致的如在事故等事件之后的过度回忆,如机械化事故之后、士兵在战后的过度自我责怪等。
- 他人经历导致创伤:因为目睹或听闻他人经历了严重的创伤性事件(甚至死亡)后导致的心理创伤。
有的时候创伤不一定是由单个分类的原因导致的,也可能是混合因素导致的。 中华基因库
发病时间
无特定发病年龄。通常发生在经历导致严重心理创伤的事件后,如果不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疏导,事件后十余年仍可能患病。 renDNA.com
流行程度
根据国内多个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研究,中国人群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0.3%左右,而终身发病率为为0.85%左右。在其它地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0.5%~1%,终身发病率约为3%~6%,显著高于东亚。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终身发病率与种族有关,分别为非洲裔8.7%,欧洲裔7.4%,西班牙裔7%和亚裔4%。一些研究指出,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群中,终身发病率可达25%左右。
中华基因库
典型症状
治疗方法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影响因素
可控因素
- 心理干预:受到心理创伤的群体若没有及时接受心理疏导等干预,则发病率会提高。
不可控因素
- 性别:人群中女性发病率较男性稍高。
- 严重心理创伤: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人更可能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 疾病因素:患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更可能患创伤应激障碍。
检测的基因
中华基因库
认知人类基因
保健建议
如果经历了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创伤事件,请尽快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
中华基因库
中华基因库
参考文献
- NOS1AP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everity of PTSD and depression in untreated combat veterans
- International meta-analysis of PTS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identifies sex- and ancestry-specific genetic risk loci
- Genomic predictors of combat stress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in U.S. Marines: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across multiple ancestries implicates PRTFDC1 as a potential PTSD gene
- Post-traumatic stress following military deployment: Genetic associations and cross-disorder genetic correlations.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