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学习外语、背诵课文、回忆别人的演讲等', 'content' => '

指对各种形式的语言的记忆能力,比如对不管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词语、句子等的记忆能力。



相关知识

什么是言语记忆能力?

言语记忆是指对不同形式的词语、短句、段落等的记忆能力,在学习外语、背诵课文、回忆别人的演讲等,都和言语记忆有关。言语记忆能力强的人,一般在学习工作中,对文字内容记忆深刻,可以很容易回忆起老师讲课内容,或者和同事讨论的细节。 言语记忆能力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由左脑控制的,左脑的疾病、创伤等有可能造成言语记忆能力的下降。同时,一些精神疾病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言语记忆能力,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言语记忆能力的特点

言语记忆能力主要包括记忆的内容多少、记忆的持续时间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等方面。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特定言语内容的记忆缺失会越来越多,但是如果我们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则能记忆更多更久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所以有时候会让我们对成对的单词有错误的记忆。比如,在记忆力测试中出现“房屋”这个词,则经常有人会认为“楼房”这个词也出现了。另外,我们对代表实际概念的词会比抽象的词有更好的记忆,比如“月亮”、“水”、“石头”等,会比“邪恶”、“欺骗”、“神圣”等词更容易记住。

影响言语记忆能力的因素

  1. 疾病:大脑,尤其是左脑的损伤会导致言语记忆能力的下降,其他部分精神类疾病也会对言语记忆能力有负面影响。
  2. 生活习惯:长期酗酒会对大脑造成伤害,进一步影响言语记忆能力。
  3. 音乐:音乐训练能刺激听觉皮层和相关大脑区域的发育,有研究表明,开始接受音乐训练的时间越早、持续越久,对言语记忆的提升越大。
  4. 激素水平:不管对男性还是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都会对言语记忆有一定影响。同时,一般在言语记忆能力方面,女性会略好于男性。
  5. 教育程度:有研究表明,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言语记忆能力随年龄下降的速度越慢。



检测的基因

WWC1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与 PRKC-zeta 和 Dynein 轻链1相互作用的细胞质磷蛋白。已经发现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增强了某些个体的记忆力。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言语记忆能力有关。

第5号染色体
BDNF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神经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选择性剪接导致多种转录物变体,其中至少一种编码蛋白水解前加工成成熟蛋白的前原蛋白。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言语记忆能力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CLSTN2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调节钙介导的突触后信号。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言语记忆能力有关。

第3号染色体
BAIAP2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脑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BAI1)结合蛋白。该蛋白起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底物的作用,并暗示胰岛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言语记忆能力有关。

第17号染色体



成长建议

如何提高言语记忆能力?

  1. 采取合理的记忆策略:从信息输入大脑之后,就开始被遗忘了。根据艾宾浩斯等的研究,遗忘速度是随时间改变的。根据“遗忘曲线”进行针对性的回忆,可以提高我们对言语内容的记忆效率。如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在记忆之后的一小时、一天、三天进行回忆,可以提高记住的内容。

  2.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忆无意义的单词比记忆完整诗词需要更多的重复次数。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会更有效率。同时,对知识性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自问自答、或者对他人讲解等方式提高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以方便记忆。

  3. 注重睡眠:大脑在睡眠阶段,会对记忆内容处理和巩固,因此及时的睡眠有利于记忆。同时,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记忆时的专注程度,提高记忆效率。

  4. 利用其他层面的记忆力:比如,我们对图像的记忆能力会比文字更强。因此,在记忆过程中把信息抽象成图形图像,会比直接记忆文字更容易。

  5. 利用音乐记忆:有研究表明,结合音乐的歌词比其他文字内容更容易记忆。比如人们经常通过将内容编成歌谣、口诀等方法来降低记忆的难度,例如初学英语时的字母歌、学习数学时的乘法口诀等。

  6.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和锻炼都能提高言语记忆能力。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1:27', 'lastedit' => '04-19 21:27',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068',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言语记忆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言语记忆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5.svg', ), 66 => array ( 'did' => '244', 'cid' => '0', 'letter' => 'q', 'title' => '情景记忆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指对自己经历的特定事件的形成独特的记忆的能力。相关知识什么是情景记忆能力?情景记忆能力是指对自己经历的特定事件的形成独特的记忆的能力,因此哪怕是对同一个事件,不同人的情景记忆也是不同的。第一次去游乐场的', 'content' => '

指对自己经历的特定事件的形成独特的记忆的能力。


相关知识

什么是情景记忆能力?

情景记忆能力是指对自己经历的特定事件的形成独特的记忆的能力,因此哪怕是对同一个事件,不同人的情景记忆也是不同的。第一次去游乐场的场景、某次生日宴会的画面、第一次表白的感受等等,都是情景记忆。 需要注意的是,情景记忆和另一个自传体记忆的概念略有不同,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自传体记忆可以包括非情景记忆的部分,如出生的日期和地点,而这些是没有情景记忆的。

情景忆能力的特点

形成情景记忆包括了不同的步骤,首先需要将经历的场景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之后要将这些信息在大脑中巩固,也就是把这些事件转化成稳定的长期记忆。海马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这些记忆才能在需要时被回忆起来。我们的情景记忆经常会由一些东西触发,比如一个图像、一句话甚至一种气味都能勾起特定的情景记忆内容。

影响情景记忆能力的因素

  1. 疾病:大脑受到的创伤、脑积水,以及特定的疾病如阿兹海默病,会降低情景记忆能力。
  2. 生活习惯:长期酗酒会对大脑造成伤害,进一步影响情景记忆能力。
  3. 饮食习惯:代谢状态如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情景记忆能力下降。


检测的基因

WWC1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与 PRKC-zeta 和 Dynein 轻链1相互作用的细胞质磷蛋白。已经发现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增强了某些个体的记忆力。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情景记忆能力有关。

第5号染色体
FASTKD2

该基因编码位于线粒体内部区室中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能在线粒体凋亡中起作用。

第2号染色体



成长建议

如何提高情景记忆能力?

  1. 采取合理的记忆策略:对特定场景记忆而言,可以尝试类似照相机的原理,通过在脑海中截取快照的方式帮助记忆。经常进行回顾,如写日记等,也能帮助提高情景记忆能力。

  2. 注重睡眠:大脑在睡眠阶段,会对记忆内容处理和巩固,因此及时的睡眠有利于记忆。同时,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记忆时的专注程度,提高记忆效率。

  3. 经常有针对性的锻炼大脑:如经常尝试回忆和某人见面时,他的衣着、周围的环境等。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和锻炼都能提高情景记忆能力,较高强度的锻炼会刺激海马体,而海马体是情景记忆能力相关的重要区域。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1:24', 'lastedit' => '04-19 21:24',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544',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情景记忆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情景记忆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5.svg', ), 67 => array ( 'did' => '243',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空间记忆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是指对周围环境以及物体相对位置的信息处理和记忆的能力。相关知识什么是空间记忆能力?空间记忆是指对周围环境以及物体相对位置的信息处理和记忆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主要包括了对事物所处空间和相对位置的认知和记忆,', 'content' => '

是指对周围环境以及物体相对位置的信息处理和记忆的能力。


相关知识

什么是空间记忆能力?

空间记忆是指对周围环境以及物体相对位置的信息处理和记忆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主要包括了对事物所处空间和相对位置的认知和记忆,以及在熟悉环境中规划不同路线等的能力。空间记忆能力强的人,一般方向感好的人,不容易迷路,在生活中也不容易出现想不起东西放在哪里的问题,特定职业如司机、导游、建筑设计师等对空间记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 空间记忆能力与海马体和内侧内嗅皮层等区域的功能相关。海马体可以存储外界的空间图谱信息。同时,在内侧内嗅皮层中被发现的网格细胞,对处理和整合环境中的几何关系发挥作用。

影响空间记忆能力的因素

  1. 疾病:大脑,尤其是海马体的损伤会导致空间记忆能力的下降,其他部分疾病如阿兹海默病会导致大脑包括海马体萎缩,所以迷路是阿兹海默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其他如精神分裂症、斜视、注意力多动障碍、高血压等也会增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的风险。
  2. 生活习惯:有研究表明,经常食用GPS等导航设备的人,空间记忆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长期酗酒会对大脑造成伤害,进一步影响空间记忆能力。
  3. 生活环境:缺氧条件会降低空间记忆能力,所以普通人到高海拔地区容易导致该能力下降。
  4. 教育程度:有研究表明,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空间记忆能力随年龄下降的速度越慢。
  5. 性别:男性的空间记忆能力略微高于女性。



检测的基因

PRNP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膜糖基磷脂酰肌醇固定的糖蛋白,趋于聚集成棒状结构。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空间记忆能力有关。

第20号染色体
SORL1

该基因编码的前蛋白经过蛋白水解处理以生成成熟的受体,该受体可能在胞吞作用和分选中起作用。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空间记忆能力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HTR2A

该基因编码5-羟色胺的受体之一,这是一种具有多种作用的神经递质。在行为调节中发挥作用,包括对焦虑症情况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反应。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空间记忆能力有关。

第13号染色体
BDNF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神经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选择性剪接导致多种转录物变体,其中至少一种编码蛋白水解前加工成成熟蛋白的前原蛋白。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空间记忆能力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成长建议

如何提高空间记忆能力?

  1. 采取合理的记忆策略:从信息输入大脑之后,就开始被遗忘了。根据艾宾浩斯等的研究,遗忘速度是随时间改变的。根据“遗忘曲线”进行针对性的回忆,可以提高我们对言语内容的记忆效率。如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在记忆之后的一小时、一天、三天进行回忆,可以提高记住的内容。

  2. 注重睡眠:大脑在睡眠阶段,会对记忆内容处理和巩固,因此及时的睡眠有利于记忆。同时,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记忆时的专注程度,提高记忆效率。

  3. 减少对导航设备的依赖:通过更多的建立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建立完整的空间认知地图,有利于对空间记忆能力的提高和路线规划能力的提升。

  4. 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充足的营养,较高的血糖水平有利于提高空间记忆能力。摄入抗氧化能力强的抗衰老的食物,也有助于空间记忆能力的提升。

  5. 进行针对性的记忆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去记忆事物的相对关系,或者玩一些对依赖空间记忆能力的游戏,有助于空间记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1:22', 'lastedit' => '04-19 21:22',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124',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空间记忆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空间记忆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20.svg', ), 68 => array ( 'did' => '242', 'cid' => '0', 'letter' => 's', 'title' => '数字记忆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是指对各种形式的数字的记忆能力。相关知识什么是数字记忆能力?数字记忆是指对不同形式,不管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数字的记忆能力。数字记忆能力强的人,一般在学习工作中,对数字内容记忆深刻,可以很容易记住各种科学', 'content' => '

是指对各种形式的数字的记忆能力。


相关知识

什么是数字记忆能力?

数字记忆是指对不同形式,不管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数字的记忆能力。数字记忆能力强的人,一般在学习工作中,对数字内容记忆深刻,可以很容易记住各种科学常数(如圆周率、自然对数等)对各种电话、证件号码、纪念日等数字相关的内容也很容易记住,从事统计、会计等与数字相关的行业会更有优势,在扑克、棋牌等数字相关的游戏中可能也有更好的表现。

影响数字记忆能力的因素

  1. 语言环境:有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中文使用者比英语使用者的数字记忆能力更强,推测可能是中文数字单音节发音方法更适合进行数字记忆。
  2. 疾病:大脑,尤其是左脑的损伤会导致数字记忆能力的下降,其他部分精神类疾病也会对数字记忆能力有负面影响。
  3. 饮食习惯:饮食中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影响大脑功能,鱼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记忆力也有相应的促进作用。而长期的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字记忆能力。
  4. 生活习惯:长期酗酒会对大脑造成伤害,进一步影响数字记忆能力。
  5. 教育程度:有研究表明,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数字记忆能力随年龄下降的速度越慢。
  6. 性别:男性的数字记忆能力略微高于女性。


检测的基因

CAMK2A

此基因的产物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并属于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亚家族,并在突触可塑性、神经递质释放等多方面具有作用。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数字记忆能力有关。

第5号染色体
BDNF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神经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选择性剪接导致多种转录物变体,其中至少一种编码蛋白水解前加工成成熟蛋白的前原蛋白。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数字记忆能力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成长建议

如何提高数字记忆能力?

  1. 采取合理的记忆策略:数字记忆存在很多训练方法和技巧,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显著提高数字记忆的效率。

  2. 注重睡眠:大脑在睡眠阶段,会对记忆内容处理和巩固,因此及时的睡眠有利于记忆。同时,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记忆时的专注程度,提高记忆效率。

  3. 利用其他层面的记忆力:比如,我们对图像的记忆能力会比单纯数字更强。因此,在记忆过程中把信息抽象成图形图像,会比直接记忆数字更容易。

  4. 日常中可利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如通过“山巅一寺一壶酒”来对应圆周率的3.14159。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1:20', 'lastedit' => '04-19 21:20',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105',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数字记忆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数字记忆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5.svg', ), 69 => array ( 'did' => '241', 'cid' => '0', 'letter' => 'r', 'title' => '认知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是指大脑加工和处理外界信息,以及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相关知识什么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大脑加工和处理外界信息,以及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认知能力不是指我们的知识储备有多少,而是指', 'content' => '

是指大脑加工和处理外界信息,以及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关知识

什么是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大脑加工和处理外界信息,以及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认知能力不是指我们的知识储备有多少,而是指更基本的学习、记忆、专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生活中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事务,都需要认知能力的参与。比如小学考试时完成“看图讲故事”题目的时候,就需要感知(识别图形中的物体)、决策(决定写什么主题)、语言能力(把想法转换成文字信息)、运动控制能力(控制手部完成书写)等复杂的认知能力参与。认知能力强的人,在校的时候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好;工作中善于沟通合作,更能胜任难度高的工作,并且不轻言放弃,能专注地完成复杂的任务。

认知能力是由多个大脑特定区域的功能支持的。例如,记忆技能主要依赖于部分颞叶和海马体。虽然大脑的功能尚未全部明确,但是认知能力是生物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人类相对其他物种最大的优势。

影响认知能力的因素

  1. 生活习惯: 长期酗酒会对大脑造成伤害,造成认知能力降低;吸烟或者二手烟,会导致大脑缺氧并损伤脑细胞,也会造成认知能力的下降。
  2. 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会促进皮质醇的释放。皮质醇也称为“应激激素”,少量的皮质醇可以短暂增加专注能力、提高学习能力,但是长期大量分泌会降低认知能力,并导致情绪不稳定、代谢紊乱、免疫能力下降等问题。
  3. 学习氛围:家庭良好氛围、老师正确引导、同伴之间相互促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能专注有效的锻炼并提升认知能力。


检测的基因

CALU

该基因的产物是位于内质网(ER)中的钙结合蛋白,它参与诸如蛋白折叠和分选的ER功能。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认知能力有关。

第7号染色体
EXOC4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囊外复合物的成分,囊外复合物是囊泡靶向质膜上特定停靠位点所必需的多种蛋白质复合物。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认知能力有关。

第7号染色体
SGCZ

该蛋白质是肌糖蛋白复合物的一部分,它连接内部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认知能力有关。

第8号染色体
TOMM40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位于线粒体的外膜中。线粒体外膜(TOM)复合物的转位酶的通道形成亚基,对于将蛋白前体导入线粒体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认知能力有关。

第19号染色体
CACNA2D2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电压门控钙通道活性和钙通道调节剂活性。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认知能力有关。

第3号染色体


成长建议

如何提高认知能力?

  1. 保持阅读:阅读是一项刺激大脑的活动,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帮我们以新的方式感知世界,并提高认知能力。

  2. 压力管理:长期在高压环境下生活工作会降低认知能力,经常运动,听音乐、冥想等,有助于减轻压力。

  3. 合理饮食:很多食物含有更多的DHA、维生素、花青素等有助于认知能力提高的物质,比如绿茶、三文鱼、坚果、甘蓝等。

  4. 注意睡眠:保持至少7个小时的睡眠,不但有助于提升记忆力,还能在第二天的工作中提高专注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认知能力。

  5. 坚持锻炼:锻炼可以提高对大脑的供氧能力,提高记忆力,降低痴呆可能性。同时,锻炼还可以缓解压力,并释放生长因子,促进大脑的功能。

  6. 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包括远离二手烟,可以避免对认知能力有害的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1:16', 'lastedit' => '04-19 21:16',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123',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认知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认知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7.svg', ), 70 => array ( 'did' => '240', 'cid' => '0', 'letter' => 'z', 'title' => '执行能力', 'tag' => '', 'summary' => '执行能力是指完成特定的目标或者任务时,需要动用的一些高级的认知功能和过程,如专注力、工作记忆力、控制力、认知灵活性等。其本质是对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一般也称作执行功能。相关知识什么是执行能力执', 'content' => '

执行能力是指完成特定的目标或者任务时,需要动用的一些高级的认知功能和过程,如专注力、工作记忆力、控制力、认知灵活性等。其本质是对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一般也称作执行功能。


相关知识

什么是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或者叫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人们在执行任务,完成具体的目标时需要的有意识的心理控制能力,是一种非常综合、高级的认知功能。执行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划和决策能力:能分析需要完成任务需要的步骤,并且构建完整的方案。

  2. 管理能力:能对时间、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

  3. 工作记忆能力:在完成复杂的工作的时候,能够记住其中关键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4. 控制力: 能在行动是抑制本能的冲动,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不拖延,在完成的过程中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不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

  5. 适应能力:在面对新的变化、阻碍、发生错误的时候能及时修改计划,对环境的变化能有足够的适应。

执行能力的发展过程

执行能力是成熟的最晚的心理功能之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

幼儿期: 注意力、工作记忆力等能力在幼儿时期就会出现。在幼儿园时期(3~5岁),适应能力、计划性等能力也会开始快速形成。当然,在这个时期,还不具备成熟完整的执行能力,所以在幼儿期经常会犯错误,这不是能力不足导致的,而是由于大脑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在这个时期还不够成熟。

青春期前:这个时期,执行能力会再有一次快速提升,尤其是语言工作记忆力,有目的的行为、注意力、控制力等能力有显著提升。不过和幼儿期相似,整体的执行能力还处于比较有限的状态。

青春期:青春期之前的出现的能力在这个阶段继续保持增长,并且系统的整合起来。专注能力可能在这个阶段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

成年期:成年后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前额叶皮层的持续髓鞘化。20-29岁是执行能力最强的一个时期,使得大多数人在这个时期可以参与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年龄逐渐增大后,执行能力也会慢慢有相应的下降。


检测的基因

CADM2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编码细胞粘附分子2,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主要在脑部表达,该蛋白可能参与长时信号抑制、增强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执行能力有关。

第3号染色体
RNASE13

该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编码RNA酶A13,可作为胰RNA酶参与核酸结合过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执行能力有关。

第14号染色体



成长建议

如何提高执行能力?

  1. 有研究表明,通过专业的针对性行为训练可以提高执行能力,包括任务转换训练、记忆更新训练、反应抑制训练等。

  2. 积极参加有氧运动。参与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进大脑前额皮质功能;同时,人体在有氧运动过程中会分泌内啡肽,可以增加愉悦程度,多人参与的有氧运动还能增加社会联结,而悲伤、孤独等负面情绪会带来执行能力的降低。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1:14', 'lastedit' => '04-19 21:14',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7580',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执行能力', 'shorttitle' => '执行能力',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3.svg', ), 71 => array ( 'did' => '239',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抗过度囤积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过度囤积是指过度获取和不能丢弃那些没有用处或失去价值的物品的行为。抗过度囤积能力强的人不容易有这种行为倾向。相关知识什么是囤积?囤积是指过度获取和不能丢弃那些没有用处或失去价值的物品的行为。严重的囤积行', 'content' => '

过度囤积是指过度获取和不能丢弃那些没有用处或失去价值的物品的行为。抗过度囤积能力强的人不容易有这种行为倾向。



相关知识

什么是囤积?

囤积是指过度获取和不能丢弃那些没有用处或失去价值的物品的行为。严重的囤积行为会被视为囤积障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甚至损害正常的社会功能。

囤积行为的表现

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

囤积症与收藏的区别



检测的基因

使用了基因间的2个多态性位点rs2388436等



心理建议

如何改善过度囤积?

  1. 记录日用消耗品的消耗周期: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如大概多久用完一瓶洗发水,一般情况下只囤积三个月或半年的物品。这样对自己家里消耗日用品的周期有总体把握。

  2. 固定备用品的收纳位置:盲目购物是容易囤积的原因之一,去超市前先看看自己的储备品,列个清单,只买清单上的商品,避免过度囤积物品。

  3. 购物前判断是否为必买物品:购物前可先询问 1.这物品对我有用吗?2.有地方收纳吗?3.有无替代品?,再决定是否够买。

  4. 谢绝不需要的赠品、礼品:直接拒绝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别人送的礼品不是自己心动的也可以委婉拒绝,从源头上禁止带这些物品回家。

  5. 多使用共享资源:可以不买跑步机或健身器械,需要健身时去健身中心即可;可以不买书,有需要时去图书馆借书或看电子书。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1:03', 'lastedit' => '04-19 21:03',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7648',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抗过度囤积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抗过度囤积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 ), 72 => array ( 'did' => '238',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抗情绪化暴食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抗情绪化暴食能力是指对抗由于情绪方面的原因而过度进食的能力。相关知识什么是情绪化进食情绪化进食是为了满足情绪而进食,而非因为生理性饥饿而吃。压力会导致人体皮质醇水平升高,而高碳水,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可以', 'content' => '

抗情绪化暴食能力是指对抗由于情绪方面的原因而过度进食的能力。


相关知识

什么是情绪化进食

情绪化进食是为了满足情绪而进食,而非因为生理性饥饿而吃。压力会导致人体皮质醇水平升高,而高碳水,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可以降低压力荷尔蒙,在沮丧和不安的时候拼命吃高热量食物会减轻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然而食物入口的快感仅能维持1分钟,接下来是吃完之后懊悔、羞愧、自责的心理,肥胖也随之产生。因此,情绪化进食并不能解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情绪,反而会加剧人们情绪的不稳定性,如果不加控制的话,情绪化进食有可能会演变成暴食症或神经性贪食症。

你是一名情绪化进食者吗?

情绪化饥饿与生理化饥饿的不同

  1. 情绪化饥饿突如其来:情绪化饥饿突如其来,它在一瞬间让你觉得不可抗拒而又十分迫切;生理性饥饿是逐渐而来,想吃的愿望并不十分迫切,也不会要求立即的满足(除非你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了)。

  2. 情绪化饥饿渴求特定的食物寻求安慰:情绪化饥饿渴求特定的食物寻求安慰;当你处于生理性饥饿时,几乎所有的食物听起来都很好吃——包括例如蔬菜的健康食品。

  3. 情绪化饥饿往往导致暴食:当你意识到之前,你已经吃了一大袋薯片或者一整盒冰激凌,却并没有真正地注意到什么或者充分地享受食物。而当你因为生理性饥饿而进食时,往往更加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4. 情绪化饥饿并不会因为吃饱而得到满足:你只会想吃得越来越多,往往直到撑得很不舒服的时候才会停下来。另一方面,生理性饥饿并不会导致你吃撑,当你的胃填满的时候,你就感到了满足。

  5. 情绪化饥饿往往导致后悔,内疚和羞愧:情绪化饥饿往往导致后悔,内疚和羞愧。当你因为生理性的饥饿去吃东西时,不太可能感到内疚和羞愧,因为你仅仅是给予身体所必需的东西。


检测的基因

FPGT-TNNI3K

FPGT-TNNI3K是一个蛋白编码基因,与FPGT-TNNI3K关联的疾病包括心脏传导等疾病。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抗情绪化暴食能力的心理特质有关。

第1号染色体
TNNI3K

TNNI3K是一个蛋白编码基因。该基因编码属于MAP激酶激酶激酶(MAPKKK)蛋白激酶家族的蛋白。该蛋白包含锚蛋白重复序列​​、蛋白激酶和富含丝氨酸的结构域,被认为在心脏生理中起作用。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抗情绪化暴食能力的心理特质有关。

第1号染色体
MTCH2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线粒体内膜内的SLC25核编码转运蛋白家族成员,这个超家族的成员参与许多代谢途径和细胞功能。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抗情绪化暴食能力的心理特质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FTO

FTO是一个蛋白编码基因,在肝脏、骨骼肌等处表达。该基因编码该基因编码一种酮戊二酸(2-oxoglutarate, 2OG) 铁(二价)依赖的核酸去甲基化酶,该酶可能参与调节代谢相关基因。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抗情绪化暴食能力的心理特质有关。

第16号染色体
QPCTL

QPCTL是一个蛋白编码基因,与谷氨酰胺肽环转移酶活性相关。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抗情绪化暴食能力的心理特质有关。

第19号染色体



心理建议

如何克服情绪化进食?

  1. 找到引发情绪化进食的原因:想要停止情绪化进食,就要正视它,剖析在什么诱因下自己开始进食,如果这一模式相对清晰,改正起来也相对容易。

  2. 转移注意力:把心思从吃上暂时移开,想吃东西时,尝试让注意力分散10分钟,比如立刻起身去做别的事情(收拾屋子/去锻炼/洗个脸敷个面膜)或者跟朋友聊天打电话等,让吃的念头被分散。

  3. 准备健康食物:在手边准备好健康的食物,比如即食燕麦粥、速溶番茄汤、无糖全麦面包等相对健康又有饱腹感的食物,当出于心理需要想吃东西的时候,拿健康的食物来满足对情绪化饮食的迫切需要。

  4. 培养应对情绪问题的习惯:可以尝试找一些替代食物的方式,比如压力大的时候,去洗个热水澡或者去做按摩;感到抑郁孤独的话,试试养一只宠物或者定期与好友聚会或网上交流;或者把某项运动发展为自己的爱好,比如瑜伽。

  5.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只有当睡眠质量高、身心放松,休息充分时,才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应对多变的环境;规律且适度的运动,定期减压、放松,同时进行一些积极地社交活动,都有助于改善情绪化进食。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1:00', 'lastedit' => '04-19 21:00',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7668',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抗情绪化暴食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抗情绪化暴食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1.svg', ), 73 => array ( 'did' => '237', 'cid' => '0', 'letter' => 'y', 'title' => '延迟享受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是指愿意为更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而放弃当下短期满足的一种倾向性, 以及在等待期能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关知识什么是延迟享受能力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评价事物的远期价值,与当前或近期的获益(或损失)相', 'content' => '

是指愿意为更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而放弃当下短期满足的一种倾向性, 以及在等待期能自我控制的能力。


相关知识

什么是延迟享受能力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评价事物的远期价值,与当前或近期的获益(或损失)相比, 人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将来的收益(或损失)。而延迟享受能力就是抵抗这种倾向性的能力,乐意为长远的更大的目标,而压抑暂时的短期的冲动和需求,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能自我控制。这种能力包含了对现状的分析、对未来的预估,以及自我控制等几个方面。

延迟享受的表现

延迟享受能力高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显得“目光长远”,经常在事业、家庭、健康、财务等方面有更好的成就。比如,在由心理学家Walter Mischel主持的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延迟享受能力低的孩子选择马上吃掉了棉花糖,而延迟享受能力高的孩子则选择等待15分钟再吃,并按照规则得到了额外的第二块棉花糖。 延迟享受能力低的人往往只看重眼前的享受和方便,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比如,预防性医疗成本往往低于生病后的补救性医疗成本,例如减肥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的患病风险,但是由于减肥当下的痛苦,延迟享受能力低的人往往一拖再拖,反而造成了更高的医疗成本。

影响延迟享受能力的因素

  1. 遗传:延迟享受能力受遗传的影响较高,有研究推测其遗传率为57%。
  2. 年龄: 在幼儿期,一般的孩童不具备延迟享受能力。延迟享受能力约在5岁之后开始出现,随年龄增长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检测的基因

GPM6B

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编码糖蛋白M6B,主要在神经胶质、神经元、脊髓处表达,参与多细胞机体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细胞分化过程。敲除了GPM6B基因的小鼠则表现出前脉冲抑制不足的现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GPM6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延迟享受能力有关。

X染色体
FAAH

该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编码脂肪酸酰胺水解酶,在神经系统、脑部表达,参与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研究表明,FAAH基因可能通过将花生四烯乙醇胺水解为花生四烯酸和乙醇胺介导eCB信号通路,影响延迟享受能力。

第1号染色体
DRD3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编码多巴胺D3受体。在中枢神经、小脑、额叶皮质、海马等多处均有表达,通过正调控多巴胺受体信号、负调控多巴胺树突信号的途径调节多巴胺的分泌。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延迟享受能力有关。

第3号染色体
SLC6A3

该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编码溶质载体6(神经递质载体多巴胺)3,在脑、淋巴细胞处表达。参与调控多巴胺代谢、多巴胺合成、前脉冲抑制。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延迟享受能力有关。

第5号染色体
COMT

该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上,编码儿茶酚甲基转移酶,在肾上腺、肠、乳腺等处有表达,参与前额叶皮层多巴胺分解代谢、神经递质分解代谢、儿茶酚胺代谢。对照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延迟享受能力有关。

第22号染色体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57', 'lastedit' => '04-19 20:57',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298',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延迟享受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延迟享受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X.svg', ), 74 => array ( 'did' => '236', 'cid' => '0', 'letter' => 'f', 'title' => '风险承担意愿基因', 'tag' => '', 'summary' => '指的是在面对选择的不确定性时,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和冒险的倾向性。风险承担意愿会影响投资、职业选择(是否创业)等社会行为,也会影响饮食、吸烟、喝酒、锻炼等与身体健康相关的习惯。相关知识影响风险承担意愿的因素', 'content' => '

指的是在面对选择的不确定性时,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和冒险的倾向性。风险承担意愿会影响投资、职业选择(是否创业)等社会行为,也会影响饮食、吸烟、喝酒、锻炼等与身体健康相关的习惯。



相关知识

影响风险承担意愿的因素

  1. 遗传:在双生子研究中发现,风险承担意愿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度,约为 20%~60%,即风险承担意愿有 20~60% 的变异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2. 年龄:风险承担意愿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同时这一趋势是非线性的。一般的解释是:年轻人有更长的时间从选择背后的潜在损失(如投资失败)中恢复,倾向于更多地冒险。也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酶活性等生物学变化也可能是背后潜在的原因。
  3. 性别:一般男性拥有相对女性更高的风险承担意愿。欧洲一项 8.6 万人的调查研究中,男性有 33.6% 的人认为自己是“冒险者”,而女性中这一比例仅为 18.3%。
  4. 受教育程度:教育能够提高一个人对于风险的评估能力,从而使他们拥有更高的风险承担意愿。
  5.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对于风险承担意愿有正向提高作用。
  6. 财富水平:财富水平与风险承担意愿相关,但是其中的影响方式并不能确定。一方面,拥有财富的人可以比较容易地承担风险行为(如投资)带来的损失,财富水平也可能是愿意冒险获得更大收益的体现;另一方面,富有的人因为拥有财富可能相对更保守,而穷人将冒险作为一种投机行为,希望通过高风险带来高的回报。

风险承担意愿与疾病的关系

  1. 冒险行为是评估许多精神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或问题行为(如抽烟、药物滥用、酗酒)的重要因素。

  2. 肥胖等身体健康问题也被认为与冒险倾向的增加有关,涉及异常的奖励过程、反应抑制和决策过程相关的心理机制,也有研究发现了肥胖与风险承担意愿之间的遗传学关联。


检测的基因

EPHA5

该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编码EPH受体A5,在骨髓、脑、扁桃腺、血小板等处均有表达,参与蛋白氨基酸磷酸化、信号转导、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途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风险承担意愿相关。

第4号染色体
STAG1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编码基质抗原1,只在胸腺处表达,参与细胞分裂、染色体凝集过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风险承担意愿相关。

第3号染色体
BMP3

该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编码骨形成蛋白3,在骨、神经系统处表达,参与细胞-细胞信号转导、多细胞机体发育、细胞分化、软骨发育过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风险承担意愿相关。

第4号染色体
CGREF1

该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编码细胞生长调控因子含EF手性域1,参与应答压力、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停滞、负调控细胞增殖。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风险承担意愿相关。

第2号染色体
TBC1D5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编码TBC1域5,在脑、肾脏、胸腺等处表达,参与调控RabGTP酶活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风险承担意愿相关。

第3号染色体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46', 'lastedit' => '04-19 20:46',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473',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风险承担意愿基因', 'shorttitle' => '风险承担意愿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4.svg', ), 75 => array ( 'did' => '235',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抗社交恐惧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抗社交恐惧能力是指抵抗因存在与社交场合而产生焦虑、惊恐的能力。相关知识什么是社交恐惧社交恐惧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心理状态。社交恐惧的表现具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 'content' => '

抗社交恐惧能力是指抵抗因存在与社交场合而产生焦虑、惊恐的能力。


相关知识

什么是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心理状态。

社交恐惧的表现

具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甚至有些人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

产生社交恐惧的原因

  1. 生理原因:有研究表明可能是由于人体内被称为“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其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2. 心理原因: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3. 家庭原因: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4. 社会原因: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5. 思维方式: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惧症,比如过分的完美主义者受到打击后带来的过分自身反省,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6.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


检测的基因

ANK3

ANK3是一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相关途径包括囊泡介导的运输和运输至高尔基体及随后的修饰。与ANK3相关的疾病包括智力低下和神经瘤等。

第10号染色体
ANO2

ANO2是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其相关途径包括离子通道运输和葡萄糖及其他糖,胆汁盐和有机酸,金属离子和胺化合物的运输。与ANO2相关的疾病包括血管性血友病。

第12号染色体
GTF2I

GTF2I是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其相关途径包括血管平滑肌收缩和RNA聚合酶II的转录起始和启动子清除。

第7号染色体
OPRM1

OPRM1是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其相关途径包括IL4介导的信号传导事件和先天免疫系统。与OPRM1相关的疾病包括物质依赖和药物依赖。

第6号染色体
CNTNAP2

CNTNAP2是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其相关途径包括神经科学和细胞粘附分子(CAM)与CNTNAP2相关的疾病包括皮特-霍普金斯样综合征1和孤独症。

第7号染色体


心理建议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

  1. 找出原因尝试克服:找出具体触发你恐惧或者焦虑的因素,以及你害怕的场景。根据你分析的触发因素和惧怕场景,通过了解什么是导致你焦虑的反应,可以以更积极或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焦虑情绪。

  2. 尝试让自己平静的方法:学会识别自己对焦虑或者恐惧的身体反应,然后尝试那些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或者将身体收紧三秒再放松,听一些能让你心情愉悦的歌,或者静下心来冥想等。

  3. 改善自己的想法:用积极的想法来代替那些大脑自动产生的消极想法,培养更多的自信。

  4. 减少对自己的注意力:观察你周围的人和环境,将专注点放在别人正在说的话上,而不是过多专注于自己。

  5. 尝试多与理解你的人沟通:试着去寻找那些与你有同样烦恼,理解你的人,并与他们多交流。也许可以帮助你们互相改善,或者让你积累一些自信。他们的一些成功经历也能成为你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38', 'lastedit' => '04-19 20:38',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181',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抗社交恐惧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抗社交恐惧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10.svg', ), 76 => array ( 'did' => '234',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抗孤独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孤独指的是社交需求没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感受。抗孤独能力强的人更不容易感到孤独。相关知识经常感到孤独正常吗?人人都会感到孤独,性别、年龄、样貌、社会经济条件等都不能让你免于孤独,对此不用过分担心。孤独', 'content' => '

孤独指的是社交需求没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感受。抗孤独能力强的人更不容易感到孤独。


相关知识

经常感到孤独正常吗?

人人都会感到孤独,性别、年龄、样貌、社会经济条件等都不能让你免于孤独,对此不用过分担心。孤独与独处状态不能完全等同,孤独可能源于长时间的独处,或者仅仅是感到不被他人理解。

孤独可能造成的影响

孤独会对心理和身体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孤独让人更容易感到抑郁、睡眠质量下降、执行功能受损、认知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心血管功能下降;孤独是阿兹海默病、心脏病、2型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的风险因素;孤独会提高“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当人面对威胁时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孤独还会影响人的寿命。


检测的基因

TCF4

该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转录因子,在神经系统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TCF4基因缺陷可能导致皮特-霍普金斯综合征。

第10号染色体
OR1S1

该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是嗅觉受体家族的一个假基因,可能与GPCR信号、嗅觉传导相关。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孤独能力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MBD5

该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是甲基化CpG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与抗孤独能力、智力障碍、严重言语障碍和癫痫有关。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孤独能力有关。

第2号染色体
CHRNA4

该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上,编码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超级家族,在突触的快速信号传输中起作用。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抗孤独能力有关。

第20号染色体
OXTR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编码催产素受体,在乳腺、神经系统、子宫等处表达,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转导途径。OXTR基因敲除的小鼠在情感交流上出现障碍。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共情能力、抗孤独能力、抗暴力行为能力有关。

第3号染色体


心理建议

如何降低孤独感?

  1. 走出家门,感受室外的空气和阳光,和周围的人打个招呼。
  2. 做些锻炼,慢跑、游泳、瑜伽、拳击都是不错的选择。
  3. 给家人或朋友打个电话、闲聊一会,约个时间出来见面。
  4. 控制手机、电脑、电视等屏幕使用时间。
  5. 试着养一个宠物。
  6. 规律作息,睡个好觉。
  7. 了解自身,知道孤独不是永久的状态。
  8.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寻求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的帮助。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33', 'lastedit' => '04-19 20:33',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7827',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抗孤独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抗孤独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10.svg', ), 77 => array ( 'did' => '233', 'cid' => '0', 'letter' => 't', 'title' => '特立独行性基因', 'tag' => '', 'summary' => '从众行为指的是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影响,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特立独行性指的是不容易受到他人行为影响的程度。相关知识我们为什么会从众?行为参照:由于个人知识不足、经验缺乏,', 'content' => '

从众行为指的是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影响,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特立独行性指的是不容易受到他人行为影响的程度。


相关知识

我们为什么会从众?

  1. 行为参照:由于个人知识不足、经验缺乏,不能作出肯定的选择。
  2. 偏离恐惧:偏离群体时,会受到强大的群体压力(排挤、拒绝、厌恶等)。
  3. 人际适应:期待来自群体的认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获得来自社会支持的自我价值感。

影响从众倾向的因素

  1. 任务的难易程度:困难的任务既可能导致从众的增多,也会导致从众的减少。面对一个困难的任务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人们倾向于从众;但是增加任务难度,又会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多样的结果,导致从众减少。
  2. 个体特质:进取心强、领导力强的人,更不易从众。
  3. 团体的大小:团体规模是3~5个人的时候,更容易从众。
  4. 不确定的情境:人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境时, 倾向于从众。
  5. 文化因素:来自集体主义文化地区(如亚洲、中美洲等)的人,更容易从众。



检测的基因

ARL10

该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是一种ADP核糖基化因子样蛋白,与GTP结合有关。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特立独行性有关。

第5号染色体
CCDC146

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是一种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可能与大分子复合物的组装和识别相关。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特立独行性有关。

第7号染色体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28', 'lastedit' => '04-19 20:28',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066',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特立独行性基因', 'shorttitle' => '特立独行性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5.svg', ), 78 => array ( 'did' => '232', 'cid' => '0', 'letter' => 'q', 'title' => '情感表达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情感表达能力弱的人格特质也被称为述情障碍,表现为缺乏情感意识、难以识别和表述感受和情绪。相关知识述情障碍有什么表现?述情障碍,即情感表达能力弱,表现为对于情绪的识别不敏感,可能会看起来比较冷漠、有距离感', 'content' => '

情感表达能力弱的人格特质也被称为述情障碍,表现为缺乏情感意识、难以识别和表述感受和情绪。



相关知识

述情障碍有什么表现?

述情障碍,即情感表达能力弱,表现为对于情绪的识别不敏感,可能会看起来比较冷漠、有距离感。有述情障碍特质的人,可能会对积极的情绪(如愉悦、惊喜)无动于衷,也可能会面对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异常平静。另一方面,虽然大脑处理情绪的能力较弱,身体的感官却不会消失甚至会变得更敏感,如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可能会肩膀僵硬。

影响述情障碍的因素

  1. 社会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表现出不同水平的述情障碍,如亚裔美国人的述情障碍水平高于欧裔美国人。
  2. 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低和贫困的人更容易出现高述情障碍,因为自身的社会经济状况要求他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努力,不鼓励他们情绪和情感的加工和表达。
  3. 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影响儿童早期社会化、压抑对依恋的感受意识,是述情障碍发展的危险因素。

与述情障碍相关的疾病

精神疾病(孤独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大多存在述情障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银屑病、哮喘、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癌等疾病患者较普通人群受述情障碍影响比例更高。


检测的基因

HTR1A

该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是5-羟色胺受体亚家族的一员,编码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与之相关的疾病有周期性发烧、广泛性焦虑症等,也被发现与情感表达能力有关。

第5号染色体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26', 'lastedit' => '04-19 20:26',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062',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情感表达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情感表达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5.svg', ), 79 => array ( 'did' => '231',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抗暴力行为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暴力行为,即攻击性行为,指身体、语言或心理上导致人或物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打、踢、咬、抓、威胁、羞辱、责备、破坏等)。抗暴力行为能力指的是阻止或限制攻击性行为的能力。相关知识攻击性行为在儿童时期的表现孩子', 'content' => '

暴力行为,即攻击性行为,指身体、语言或心理上导致人或物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打、踢、咬、抓、威胁、羞辱、责备、破坏等)。抗暴力行为能力指的是阻止或限制攻击性行为的能力。



相关知识

攻击性行为在儿童时期的表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学习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积极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在学会之前,孩子可能会试图用攻击性行为(打、踢、咬、抓等)来表达自己。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如表达需要关注、快速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行为中获得力量感等。

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 生物因素: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多的身体攻击性行为,而女性则具有更多非身体攻击性行为(如言语攻击)。除了性激素之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攻击行为也有调节作用。
  2. 疾病因素:癫痫、痴呆症、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脑损伤等均可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
  3. 其他因素:药物酒精滥用、不健康的家庭关系、童年目击进攻性行为和慢性压力等均可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



检测的基因

OXTR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编码催产素受体,在乳腺、神经系统、子宫等处表达,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转导途径。OXTR基因敲除的小鼠在情感交流上出现障碍。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共情能力、抗孤独能力、抗暴力行为能力有关。

第3号染色体
NTM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是IgLON免疫球蛋白家族的一员,编码的蛋白通过同源粘附促进神经元轴突生长。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暴力行为能力有关。

第3号染色体
DBH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属于铜II型、抗坏血酸依赖的单加氧酶家族的氧化还原酶。这一蛋白存在于神经节后交感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并将多巴胺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其突变体与精神分裂症、抗暴力行为能力相关。

第9号染色体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23', 'lastedit' => '04-19 20:23',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116',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抗暴力行为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抗暴力行为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3.svg', ), 80 => array ( 'did' => '230', 'cid' => '0', 'letter' => 'g', 'title' => '共情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是一种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能够理解或感受他人在其处境里所经历的事物的能力。 相关知识什么是共情能力指能够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 'content' => '

是一种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能够理解或感受他人在其处境里所经历的事物的能力。 


相关知识

什么是共情能力

指能够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共情之所以是利他行为的基础,是因为具备共情特质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别人的需要与苦恼,并能在必要时以得体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与帮助,因此,非常有助于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日常生活中,有共情能力的人较少与别人发生冲突,因为他(她)总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并以平和的心态与人相处。

共情(同理心)与同情心的区别

同情心,是认知到别人的痛苦,从而引起恻隐之心。共情能力是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际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当听到他人遭遇不幸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的替你感到难过。” 但是有共情能力的人却会这样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同理心是牵涉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

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

  1. 遗传:有研究表明,遗传在共情中的影响可能达到30%以上。
  2. 性别:多项研究证实,女性共情能力普遍要高于男性。


检测的基因

OXTR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编码催产素受体,在乳腺、神经系统、子宫等处表达,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转导途径。OXTR基因敲除的小鼠在情感交流上出现障碍。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共情能力有关。

第3号染色体
GATAD2B

该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编码GATA锌指域2B,在尾状核、小脑、胼胝体、丘脑等处表达,参与调控DNA依赖转录。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共情能力有关。

第1号染色体
RASSF10

该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编码Ras关联(RalGDS/AF6)域家族(N 端)10 。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共情能力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心理建议

如何提高共情能力?

  1. 学会换位思考:能从对方角度为对方的行为寻找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理解对方。   
  2. 学会倾听 :指能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倾听不仅指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等。    
  3. 表达尊重:尊重对方的个性及能力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接纳对方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而不是评论或试图替其做决定。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18', 'lastedit' => '04-19 20:18',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274',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共情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共情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3.svg', ), 81 => array ( 'did' => '229',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抗压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抗压能力,也叫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程度。相关知识了解压力“当你认为压力有害时压力才有害”,压力并不可怕,', 'content' => '

抗压能力,也叫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程度。


相关知识

了解压力

“当你认为压力有害时压力才有害”,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压力的逃避,让结果对自己有害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面对和处理压力,让压力有益。 压力对我们不全是洪水猛兽,也有好的方面,主要是三方面:

如何面对压力


检测的基因

FKBP5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免疫亲和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在免疫控制和蛋白质折叠和传输的基本细胞过程中起到作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FKBP5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压能力有关。

第6号染色体
RHEB

该基因是小GTPase超级家族的一员,使用5个RAS-相关的GTP连接区域的重复来编码脂锚定蛋白和细胞膜蛋白。因为其在胰岛素/TOR/S6K信号通路中的功能,该蛋白在调控细胞成长和细胞循环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RHE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压能力有关。

第7号染色体
CYB561A3

细胞色素B561家族成员A3,是一个蛋白编码基因,与氧化还原酶活动的通路有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CYB561A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压能力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心理建议

如何提升抗压能力?

  1. 进行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努力:如果因为努力不够,你会担心自己其实能做得更好,从而焦虑。

  2. 要自信:你要相信你是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

  3. 不要自责:过大的责任心会给自己过大的压力。有时候找个借口也能起到抗压的效果。

  4. 锻炼身体:锻炼可以减压,提高人的生理机能,增强人的体力,进而增强心理上的抗压能力。

  5. 要乐观积极:当你意志消沉的时候,很多微小的压力都会一下子聚集到你身上,让你疲惫不堪。

  6. 得失心不要太重:当你计较着得与失的时候,你一定会产生或无形或有形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往往会让你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12', 'lastedit' => '04-19 20:12',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7915',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抗压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抗压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6.svg', ), 82 => array ( 'did' => '228', 'cid' => '0', 'letter' => 'j', 'title' => '积极情感程度基因', 'tag' => '', 'summary' => '积极情感,又叫积极情绪或正性情绪,是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相关知识对于积极情感的描述罗素:“积极情感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Fredr', 'content' => '

积极情感,又叫积极情绪或正性情绪,是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相关知识

对于积极情感的描述

十种人们最常感受到的积极情感形式

积极情感的影响:



检测的基因

使用了基因间的1个多态性位点rs322931


心理建议

如何提升积极情感?

  1. 记录你的积极情感:记录下你在生活中已经经历且熟悉的积极情感。当你发现有新的积极情感时,首先注意,直到你能确认时再记录下来。当记录到一定数量时,看着名单,回忆每一个情感产生时的活动、情景或人物。
  2. 关注一种积极情感并且加强它:回忆该积极情感产生时的情况,尝试将这些场景增加到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该类型的积极情感。
  3. 创造积极情感的宝箱:有时候我们会忘记曾经积极情感的来源,因此积极情感的宝箱变得很有意义。可以将那些产生积极情感的物品保存下来,比如照片、纪念品、日记本、卡片等。将它们收藏在你的宝箱里,你可以随时增加、减少、整理它们。当你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将宝箱打开,让它们增加你的积极情感。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08', 'lastedit' => '04-19 20:08',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7964',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积极情感程度基因', 'shorttitle' => '积极情感程度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 ), 83 => array ( 'did' => '227',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抗焦虑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指的是一种能够抵抗因焦虑不安所产生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身体或情绪状态的能力。相关知识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包含了担心、紧张、恐惧、尴尬等情绪的一种情绪的统称,它同时还带来了一', 'content' => '

指的是一种能够抵抗因焦虑不安所产生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身体或情绪状态的能力。


相关知识

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包含了担心、紧张、恐惧、尴尬等情绪的一种情绪的统称,它同时还带来了一些躯体上的生理唤醒,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眩晕、肠胃不适等躯体反应。

焦虑完全是坏事吗

适度的焦虑可以使我们获得动力去做某事,对于焦虑和绩效的研究得出的倒U型曲线也证实这一点,中等水平的焦虑可以得到最高的绩效。然而,过度的焦虑会带来情绪上的痛苦,还会带来很多躯体上的不舒服,比如会经常觉得累、肌肉紧张、脖子酸疼,睡眠质量下降、幸福感降低等。总之,过度焦虑会让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很多。

焦虑的影响因素

  1. 遗传:从遗传学上来说,同卵双胞胎,如果一人患病,另一人患病的几率也会增加。如果父母中有焦虑症,子女患病的概率会上升到50%~75%。
  2. 性格:一些个性上的特质,如自卑、过于依赖别人、自责、悲观、容易被压力击垮等,都会使你更容易产生焦虑。
  3. 抽烟、酗酒:有研究表明,约有30%的严重焦虑症患者与酗酒以及使用滥用物有关。此外,焦虑症患者对尼古丁上瘾的机率比正常人高出约2倍。
  4. 环境:令人感到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可能诱发焦虑,如丧偶、离婚、失业、财务危机、出现不良健康状况等。



检测的基因

KSR2

该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编码ras激酶抑制因子2,在大脑、肾脏处表达,参与蛋白氨基酸磷酸化、细胞内信号转导级联。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抗焦虑能力有关。

第12号染色体
MFHAS1

该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编码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扩增顺序1,在脑、心脏、肾脏、肝脏等处普遍表达,参与蛋白结合过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抗焦虑能力有关。

第8号染色体
PINX1

该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编码PIN结合蛋白1,位于染色体端粒区,参与端粒维持,负调控细胞的增殖以及负调控细胞周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抗焦虑能力有关。

第8号染色体
THBS2

该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编码凝血酶致敏蛋白2,在动脉、脑部、内脏处都有表达,可作为结构分子参与细胞附着过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抗焦虑能力有关。

第6号染色体



心理建议

* 如需使用膳食补充剂,或需要心理干预,建议您咨询权威的健康专家或临床医生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04', 'lastedit' => '04-19 20:04',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6202',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抗焦虑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抗焦虑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12.svg', ), 84 => array ( 'did' => '226',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抗职业倦怠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抗职业倦怠能力是指当工作压力大等职业因素出现时,可以正确克服身体、情绪或精神疲惫状态的能力。相关知识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常见原因对于工作内容、日程安排、工作量大小等没有决策权,缺乏控制。对于自身的权威程度或', 'content' => '

抗职业倦怠能力是指当工作压力大等职业因素出现时,可以正确克服身体、情绪或精神疲惫状态的能力。


相关知识

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常见原因

  1. 对于工作内容、日程安排、工作量大小等没有决策权,缺乏控制。
  2. 对于自身的权威程度或上级对自己的期待不明确。
  3. 遭遇职场霸凌或上级对工作细节管理过多。
  4. 自身价值观与公司的业务或工作方式不匹配。
  5. 对于工作内容和所需技能不感兴趣。
  6. 工作内容过于单调,需要不断消耗精力来保持专注。
  7. 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孤立无援,缺乏情感支持。
  8. 工作与生活不平衡,工作占用过多与家人和朋友共处的时间。

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潜在信号

慢性疲劳、失眠、注意力低下、胸闷气短、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消极情绪(焦虑、抑郁、冷漠、易怒、悲观)、健忘、缺乏成就感、工作效率低下。

影响职业倦怠感的因素

睡眠质量不佳、缺乏运动、缺乏娱乐活动等生活方式可能使职业倦怠感加重。


检测的基因

F11-AS1

该基因是一种反义RNA基因,属于非编码RNA类。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抗职业倦怠能力相关。

第4号染色体
UST

该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编码糖醛基 2 磺基转移酶,在大脑、心脏、肾脏等处普遍表达,参与蛋白氨基酸硫酸化。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抗职业倦怠能力相关。

第6号染色体
UBIAD1

该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编码UbiA异戊烯转移酶域 1 ,在大脑、骨骼肌、肾脏、肝脏等处都有表达。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抗职业倦怠能力相关。

第1号染色体



心理建议

如何提高抗职业倦怠能力?

  1.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反馈,获得同事或上级的情感支持,调整来自工作中的各类压力源。

  2. 平衡工作和生活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20:01', 'lastedit' => '04-19 20:01',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6352',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抗职业倦怠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抗职业倦怠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4.svg', ), 85 => array ( 'did' => '225', 'cid' => '0', 'letter' => 'z', 'title' => '主观幸福感基因', 'tag' => '', 'summary' => '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它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一种主观感受。相关知识什么是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 'content' => '

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它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一种主观感受。



相关知识

什么是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1. 主观性: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个体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一个人幸福与否只有他自己体验的最真实准确,因此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研究中多采用主观报告法进行评定。

  2. 整体性: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方面,反映的是个体整体的主观生活质量,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故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 遗传:据一项著名双生子研究表明,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高的多。

  2. 年龄:有研究发现,人一生的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变化呈U型曲线,即人在青年的时候幸福感较高,大约40岁左右达到最低,然后随着年龄增加幸福感又逐渐回升。 


检测的基因

RAPGEF6

该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编码Rap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6 ,在脑补、骨骼肌、平滑肌处表达,参与Ras蛋白信号转导、调控GTP酶、调控小GTP酶介导信号转导过程。关联分析研究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第5号染色体
RABGAP1

该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编码RABGTP酶激活蛋白1,在脑部、心脏、肾脏、胎盘处都有表达,参与细胞周期、调控RabGTP酶活性。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第9号染色体
MAML3

该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编码智者基因样3,在尾状核、胼胝体、海马、丘脑底核等处均有表达,参与标记信号转导途径、调控DNA依赖转录、神经系统发育。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第4号染色体
DARS2

该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编码冬酰tRNA合成酶2 ,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内,参与冬酰tRNA氨酰化 过程。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第1号染色体
RERE

该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编码精氨酸谷氨酸二肽(RE)重复 ,在额叶、大脑皮层、胼胝体、海马等处均有表达,参与染色质重构、调控DNA依赖转录,NLS承载底物输入核以及多细胞机体发育。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第1号染色体


心理建议

如何提高主观幸福感?

  1.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幸福的人更可能被别人选做朋友和信任的对象,更多的去帮助别人,减少消极情绪,建立互信关系满足人的归属需要,会令人感到幸福和满意。

  2. 创造满意的居住环境:我们要选择人身安全、让自己和家人舒适,有优美自然风光、气候舒适、可以选择能欣赏到音乐和艺术的地方居住。

  3. 积极增加体育锻炼:锻炼的短期效果导致大脑产生内啡肽和类吗啡的释放;而长期有规律的锻炼减少了抑郁和焦虑,提高了我们工作的准确性和速度,提升了我们的自我概念,促进了心血管的健康和机能。另外,有规律的锻炼的人经常和别人结伴运动,也能在这种额外的社会支持中受益,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定期参加体育锻炼。

  4. 适度的业余活动:有研究表明,参加休闲或运动组织,尤其是那些包含舞蹈、音乐、义工或运动组织,可以带来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9:55', 'lastedit' => '04-19 19:55',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071',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主观幸福感基因', 'shorttitle' => '主观幸福感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5.svg', ), 86 => array ( 'did' => '224', 'cid' => '0', 'letter' => 'j', 'title' => '经验开放性基因', 'tag' => '', 'summary' => '作为大五人格里面的一种维度,指个人对体验各种活动所持开放态度的程度高低。一般包括活跃的想象力、审美感受性、对内心感受的专注性,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等方面特质。相关知识经验开放性是什么?经验开放性指对经验持', 'content' => '

作为大五人格里面的一种维度,指个人对体验各种活动所持开放态度的程度高低。一般包括活跃的想象力、审美感受性、对内心感受的专注性,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等方面特质。


相关知识

经验开放性是什么?

经验开放性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经验开放性高的人表现出更好奇、兴趣广泛、有创造力、富于想象、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得分低者多数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多过喜欢新事物。

经验开放性的行为表现

经验开放性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子维度:

高分表现:想象力丰富

低分表现:想象力匮乏

高分表现:富有艺术气息

低分表现:一般对艺术不敏感

高分表现:兴趣广泛、好奇心浓

低分表现:兴趣少、无好奇心

高分表现:好冒险

低分表现:保守

高分表现:开放,坦然接受新事物

低分表现:保守,不容接受新事物


大五人格评估





检测的基因

使用了基因间的4个多态性位点rs11685318等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9:40', 'lastedit' => '04-19 19:40',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458',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经验开放性基因', 'shorttitle' => '经验开放性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https://uploads.wegene.com/report2_widget_files/1721/a9eec841d2a18cb8572ff5de17966369.png', ), 87 => array ( 'did' => '222', 'cid' => '0', 'letter' => 'j', 'title' => '尽责性基因', 'tag' => '', 'summary' => '作为大五人格里面的一种维度,指个人的行为方式是否有条理、是否思虑周全方面的倾向。一般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自律、谨慎、克制等方面的特质。相关知识尽责性是什么?尽责性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指', 'content' => '

作为大五人格里面的一种维度,指个人的行为方式是否有条理、是否思虑周全方面的倾向。一般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自律、谨慎、克制等方面的特质。


相关知识

尽责性是什么?

尽责性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指个人的行为方式是否有条理、是否思虑周全方面的倾向。尽责性得分高的人有计划,有条理,并能持之以恒;得分低的人容易马虎大意,缺乏计划和条理。

尽责性的行为表现

尽责性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子维度:

高分表现:有责任感,做事负责任。

低分表现:推卸责任,逃避处罚。

高分表现:自制、有毅力

低分表现:鲁莽、草率

高分表现:谨慎、小心

低分表现:鲁莽、草率

高分表现:整洁、有秩序

低分表现:混乱、邋遢

高分表现:勤奋、刻苦

低分表现:懒散

尽责性的高低有哪些影响?

尽责性得分高的个体成就动机强、有责任感,工作认真、投入,愿意通过努力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绩效,因此可能得到组织的支持和领导的重视,获得更多的加薪和晋升机会。工作上的成就促使个体对其职业产生积极的评价,从而提高职业满意度。

有研究表明,尽责性水平低与拖延行为密切相关。这种行为是指将所计划执行的任务推迟到稍后时间,拖延者通常会对开始或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感到焦虑,而将拖延作为应付焦虑的一种机制。

虽然尽责性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正面的特质,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是不利的。一项对9570人进行的历时四年多的研究表明,尽责性高的人一旦成为失业者,所遭受的痛苦将超过尽责性低的人两倍多。这可能是由于尽责的人对于他们为什么会失业有不同的归因,或者在经历失败后有更强烈的反应。


大五人格评估


检测的基因

KATNAL2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以ATP依赖的方式体外分离微管,可能会促进细胞微管阵列的快速重组。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尽责性的人格特质有关。

第18号染色体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9:36', 'lastedit' => '04-19 19:36',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447',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尽责性基因', 'shorttitle' => '尽责性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https://uploads.wegene.com/report2_widget_files/1721/a9eec841d2a18cb8572ff5de17966369.png', ), 88 => array ( 'did' => '221', 'cid' => '0', 'letter' => 'y', 'title' => '宜人性基因', 'tag' => '', 'summary' => '作为大五人格里面的一种维度,指个人对待他人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合作方面的倾向。一般包括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方面特质。相关知识宜人性是什么?宜人性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指个人对', 'content' => '

作为大五人格里面的一种维度,指个人对待他人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合作方面的倾向。一般包括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方面特质。



相关知识

宜人性是什么?

宜人性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指个人对待他人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合作方面的倾向。宜人性得高分的人乐于助人、富有同情;而得分低的人多抱敌意,为人多疑。前者注重合作而不是竞争;后者喜欢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斗争。

宜人性的行为表现

宜人性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子维度:

高分表现:信任他人

低分表现:怀疑

高分表现:体贴、温存

低分表现:冷漠、不在乎

高分表现:富有同情心

低分表现:冷漠

宜人性有哪些影响?

宜人性高的人偏向喜欢他人,以积极的眼光看他们,而宜人性低的人倾向于以消极的眼光看人。 研究还表明,宜人性高的人更有可能在冲突情况下控制住愤怒等消极情绪。宜人性高的人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更有可能使用建设性的策略,而宜人性低的人则更有可能使用强制手段。

宜人性的核心特点是它与利他主义和帮助行为呈正相关。在各种情形中,宜人性高的人更有可能有兴趣,并参与帮助他人。实验表明,虽然大多数人都可能去帮助自己的亲属,或者在同情心被唤起时去帮助人,但是亲和的人甚至会在这些条件都不存在时就去帮助人。

在精神疾病方面,宜人性低可能与自恋和反社会倾向相关。


大五人格评估



检测的基因

IKBKAP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支架蛋白,是促炎信号传导中涉及的三种不同激酶的调节剂,调节发育中的大脑皮层中投射神经元的迁移。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宜人性的人格特质有关。

第9号染色体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9:32', 'lastedit' => '04-19 19:32',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821',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宜人性基因', 'shorttitle' => '宜人性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https://uploads.wegene.com/report2_widget_files/1721/a9eec841d2a18cb8572ff5de17966369.png', ), 89 => array ( 'did' => '220', 'cid' => '0', 'letter' => 'w', 'title' => '外向性基因', 'tag' => '', 'summary' => '作为大五人格里面的一种维度,个人在寻求通过他人陪伴获得激励方面的倾向。一般包括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方面特质。相关知识外向性是什么?外向性,也称为外倾性,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外向', 'content' => '

作为大五人格里面的一种维度,个人在寻求通过他人陪伴获得激励方面的倾向。一般包括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方面特质。


相关知识

外向性是什么?

外向性,也称为外倾性,是人格结构的五个主要因素之一。外向性(外倾性)指个人在寻求通过他人陪伴获得激励方面的倾向。得分高的个体,爱交际,表现得精力充沛、乐观和自信,喜欢他人的陪伴与合作。得分低的人沉稳、内敛、含蓄,更乐于一个人独处或思考,过多的人际交往会让他们感到疲惫。

外向性的行为表现

外向性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子维度:

高分表现:乐群、好交际

低分表现:封闭、独处

高分表现:热情好客

低分表现:冷淡

高分表现:好强、发号施令

低分表现:顺从、低调

外向性或内向性有哪些影响?

进化史上,由于外向的人倾向于更加快乐,有更多有性生殖的机会,被认为更有益。但外向的人接触他人更多,因此获得传染疾病的机会也更大。内向者倾向于追求平静,对其配偶的专一性,较少的追求外在刺激,使其得到更为良好与稳定的生活环境,而其平均寿命也更为长久。

高外向性的人在工作环境中容易被激励因素所吸引。很有可能人在工作选择中会优先考虑激励因素,在这种环境中也会发挥更加出色;高外向性的人在困难面前更加乐观,所以他们体会到压力也会比低外向性的人少。另外,高外向性的人往往会有较好的社交能力,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工作中相对容易的获得信息和帮助,减少来自工作的压力。

外向性强的人一般热衷于人际交往,他们热情、爱说话、充满自信、喜欢交友。他们在社交聚会中感到快乐,比如宴会、社区活动等。表演、教学、指挥、管理、经纪人是较多外向者的领域。外向的人大都愿意与他人共处而不是独处。内向者倾向于说话前会先思考,内向者更愿意独自思考而不是与别人交谈。


大五人格评估



检测的基因

CRTAC1

该基因编码糖基化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该蛋白在关节深区软骨的间质基质中发现。该蛋白用作为区分培养中成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细胞的标志物。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外向性的人格特质有关。

第10号染色体
GRIA4

该基因编码的谷氨酸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在兴奋性突触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外向性的人格特质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9:26', 'lastedit' => '04-19 19:26',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7887',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外向性基因', 'shorttitle' => '外向性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https://uploads.wegene.com/report2_widget_files/1721/a9eec841d2a18cb8572ff5de17966369.png', ), 90 => array ( 'did' => '218', 'cid' => '0', 'letter' => 'q', 'title' => '情绪稳定性基因', 'tag' => '', 'summary' => '是指保持情绪稳定,降低情绪波动的能力,对立面是神经质,是心理学中一个基本的人格特质。相关知识什么是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是指情绪波动小、积极、面对外界刺激能对情绪有良好的调整;其对立面是神经质,也就是情绪不', 'content' => '

是指保持情绪稳定,降低情绪波动的能力,对立面是神经质,是心理学中一个基本的人格特质。


相关知识

什么是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是指情绪波动小、积极、面对外界刺激能对情绪有良好的调整;其对立面是神经质,也就是情绪不稳定,消极,难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合理调整。 情绪稳定性,或神经质,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并列为人格理论中的五大方面,既大五人格理论。

情绪稳定性的行为表现

情绪稳定性一般分为五个子维度:

高分表现:坐立不安

低分表现:平静

高分表现:郁郁寡欢

低分表现:平静

高分表现:敏感多疑

低分表现:淡定、自信

高分表现:无能、易受伤、逃避

低分表现:坚强

高分表现:暴躁易怒

低分表现:平静

影响情绪稳定性的因素

  1. 遗传:情绪稳定性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据研究表明,遗传对情绪稳定性的贡献大概占40%~60%。

  2. 性别: 在一个大规模的人群研究中,发现女性的神经质水平比男性的高。即使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 也都是女性略高于男性。

  3. 年龄:神经质水平会随着人的成熟而降低,40岁以后会趋于平稳。


大五人格评估




检测的基因

CACNA1E

位于1号染色体上,编码电压阀门钙通道通道复合体α1E亚基,在小脑、齿状回、海马旁回等处表达,参与钙离子转运过程与突触传递。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情绪稳定性相关。

第1号染色体
LINGO2

该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编码亮氨酸丰富重复和Ig域2,与蛋白结合过程相关。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情绪稳定性相关。

第9号染色体
MSRA

该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编码蛋氨酸亚砜还原酶A,在小脑、大脑皮层、胼胝体等处表达,参与蛋氨酸代谢、蛋白修饰以及应答氧化压力过程。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情绪稳定性相关。

第8号染色体
MFHAS1

该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编码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扩增顺序1,在脑、胸腺、心脏等处有表达,参与蛋白结合过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情绪稳定性相关。

第8号染色体
DOCK3

该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编码胞质分裂作用因子3,在额叶、颞叶、枕叶、脑干等处都有表达,作为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参与蛋白结合过程以及GTP酶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情绪稳定性相关。

第3号染色体



心理建议

如何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1. 体察自己的情绪: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知道什么样的生理、心理或外部因素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在预测到自己会因为某事陷入情绪低谷时,提前调整自己的情绪离开当下的事情。

  2. 缓解自己的情绪:可以选择痛哭一场或与信任的朋友倾诉,也可以选择逛街、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避免总是想起不愉快的事情。

  3.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一些陶冶性情的艺术类兴趣爱好,就是琴棋书画之类的,唱歌也行。很多艺术类的活动都能给人发泄感情的空间,最好是既有兴趣,又能抒发情感。

  4. 增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方面的活动,比如健身,打球,舞蹈,深层放松,做按摩。想象着坏情绪像球一样被打出去,或者随着汗水挥洒出去,会给人一种痛快的感觉。

  5. 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给自己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放音乐,熏香,还有柔和的灯光等,或者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中,从生理上来舒缓紧张的神经。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9:16', 'lastedit' => '04-19 19:17',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9226', 'edits' => '1', 'editions' => '1',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false, 'rawtitle' => '情绪稳定性基因', 'shorttitle' => '情绪稳定性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https://uploads.wegene.com/report2_widget_files/1721/a9eec841d2a18cb8572ff5de17966369.png', ), 91 => array ( 'did' => '217', 'cid' => '0', 'letter' => 'j', 'title' => '胶原蛋白保持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胶原蛋白是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它使皮肤保持弹性,而胶原蛋白的老化或流失,容易使皮肤走向衰老。相关知识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作用胶原蛋白与弹力纤维一起合力构成网状的支撑体,就像撑起', 'content' => '

胶原蛋白是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它使皮肤保持弹性,而胶原蛋白的老化或流失,容易使皮肤走向衰老。


相关知识

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作用

胶原蛋白与弹力纤维一起合力构成网状的支撑体,就像撑起皮肤组织的钢筋架构一样。足够的胶原蛋白能使皮肤细胞变得丰满,肌肤变得水分充盈、细腻光滑,并使细纹、皱纹得以舒展,能有效防止肌肤老化。

胶原蛋白为什么会流失

胶原蛋白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年龄的增长、紫外线的伤害、环境的恶化、不规律的作息等等。除了年龄增长这个不可抗因素,胶原蛋白流失很大的原因是紫外线的伤害。

胶原蛋白流失的影响

胶原蛋白流失首先会导致肌肤失去水分,皮肤缺水干燥就会出现皱纹。皮肤还会失去弹性,变得松弛下垂、毛孔会增大。另外胶原蛋白被黑色素吞噬后,如果被激活的黑色素不能及时排走,还会带来色斑、肤色不匀或暗沉等问题。


检测的基因


使用了基因间的2个多态性位点:rs1800795、 rs3918242。


美肤建议

* 如需使用膳食补充剂,或采取治疗,建议您咨询权威的健康专家或临床医生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6:26', 'lastedit' => '04-19 16:26',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111',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胶原蛋白保持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胶原蛋白保持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 ), 92 => array ( 'did' => '216', 'cid' => '0', 'letter' => 'k', 'title' => '抗眼睑松弛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睑部皮肤失去弹性,眶隔脂肪下垂,外眦处出现皱纹,眼睑松弛并下垂,多发于中老年人。相关知识眼睑松弛的原因遗传因素:遗传性或先天性原因造成眼睑松弛。水肿性原因:20-35岁,因为水肿出现眼皮松弛。老化性原因', 'content' => '

睑部皮肤失去弹性,眶隔脂肪下垂,外眦处出现皱纹,眼睑松弛并下垂,多发于中老年人。


相关知识

眼睑松弛的原因

  1. 遗传因素:遗传性或先天性原因造成眼睑松弛。
  2. 水肿性原因:20-35岁,因为水肿出现眼皮松弛。
  3. 老化性原因:40岁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的眼皮松弛,主要是因皮肤衰老,衰老程度、速度,同遗传有关。

眼睑松弛的表现

  1. 轻度眼睑松弛: 原来的双眼皮变窄、或双眼皮形态不满意、眼睑弧线不流畅、外眼角稍下垂、睫毛被松弛皮肤少许遮盖、原单眼皮者睫毛部分被遮盖。

  2. 中、重度的上眼睑松弛: 双眼皮明显变窄或成为内双、眼皮多重褶皱、皮肤皱纹增多同时伴有上眼睑凹陷、外眼角明显松弛下垂、鱼尾纹加深、睫毛可能被松弛皮肤部分或者完全遮盖、眼部形态明显改变、三角眼、松弛皮肤遮盖瞳孔和视野。

眼睑松弛的矫正方法

  1. 单纯重睑去皮术:上提上眼睑皮肤和深部肌筋膜后,眼角细纹随之舒展消失,切除多余皮肤之后,松弛皮肤下垂遮蔽瞳孔的现象得以改善,并且双眼皮的魅力得以呈现。  
  2. 睑缘切口不行重睑术:主要针对不希望改变太过于明显的老年求美者,一般不要求双眼皮效果,只是希望通过手术改善上睑下垂的现状,让生活出行变得更为自如而已。  
  3. 通过提眉或切眉手术:手术采用局部浸润的麻醉方式,医生根据求美者的眉眼距选择眉中、眉上缘、眉下缘切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及眶部眼轮匝肌,切除不良纹眉及松驰的皮肤。


检测的基因

DLGAP1

该基因是蛋白质编码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是神经细胞中突触后支架的一部分。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抗眼睑松弛能力有关。

第18号染色体


美肤建议

  1. 护肤建议

选择合适的眼霜:抗老型的眼霜能促进增生胶原蛋白,可以让眼周肌肤重新撑起来,可能对改善松弛有一定的效果。

  1. 生活建议

日常护眼:经常对着电脑屏幕的人要注意,不应连续长时间地用眼,也不要狠揉眼睛;化妆时动作轻柔,不要过于激烈地拉扯眼部皮肤;避免眼睛长时间在阳光照射下工作。


代表药物

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3胜肽类视黄醇葡萄多酚白藜芦醇透明质酸钠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6:24', 'lastedit' => '04-19 16:24',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6543',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抗眼睑松弛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抗眼睑松弛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18.svg', ), 93 => array ( 'did' => '215', 'cid' => '0', 'letter' => 'p', 'title' => '皮肤抗皱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皱纹是指皮肤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形成游离自由基,自由基破坏正常细胞膜组织内的胶原蛋白、活性物质,氧化细胞而形成的小细纹、皱纹。相关知识皱纹的形成原因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透明质酸是皮肤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前两', 'content' => '

皱纹是指皮肤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形成游离自由基,自由基破坏正常细胞膜组织内的胶原蛋白、活性物质,氧化细胞而形成的小细纹、皱纹。


相关知识

皱纹的形成原因

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透明质酸是皮肤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前两者与皮肤厚度和弹性关系最为密切,后者则与皮肤含水量息息相关。这些成分都是由皮肤内的细胞合成,随着个体的衰老和外界环境的伤害,细胞活力下降,这些成分的合成也逐渐减少,皮肤变得松弛、干燥。由于紫外线可以直接对真皮的细胞和弹性纤维造成损伤引起皮肤的光老化,黝黑的皮肤因为表皮层黑色素较多,能阻挡更多的紫外线,真皮层细胞和组织纤维受到的伤害就更少,细胞活力更好,皱纹也就更少。

另外,皱纹的重灾区往往在眼周(鱼尾纹)、额头(抬头纹)和口周。因为这些区域有丰富的表情肌,每天都会不停牵拉表面的皮肤,长年累月,弹性纤维损伤,皱纹也就随之产生。

祛除皱纹的治疗方法

  1. 物理治疗:点阵激光、电波拉皮、热玛吉、光子嫩肤等,都是对真皮层施加急性物理损伤,使皮肤启动修复机制,细胞焕发活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都得以重新排列恢复弹性,而且局部微循环也会得到改善。对早期的皱纹效果较好。

  2. 手术治疗:目前有一种新技术,将带有倒刺的可吸收线穿入皮肤和筋膜系统中,并将上端固定,从而达到微创提升面部、治疗皱纹的效果。另外,传统手术则在隐蔽部位(如发际线和耳后)做切口,将 SMAS(表浅肌肉腱膜系统)提升并切除部分皮肤后重新缝合,对非常明显的皱纹和面部下垂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皮肤抗皱的食物

  1. 富含软骨素食物:影响皮肤美容的主要是真皮。真皮是由弹性纤维构成的,而组成弹性纤维的最主要物质是硫酸软骨素。多吃些含硫酸软骨素丰富的食物,就可以延缓皮肤皱纹的发生,使皮肤保持弹性和细腻。推荐食物:猪骨汤、牛骨汤、鸡皮、鸡骨汤,所有含软骨多的食物都是最好的软骨来源。

  2. 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维生素C、E为抗氧化剂,可防止皮下脂肪氧化,增强皮肤表皮和真皮细胞的活力,避免皮肤早衰。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也有利于抗皱。推荐食物:蔬菜、水果。


检测的基因

AHR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配体激活的螺旋 - 环 - 螺旋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对平面芳烃的生物反应。该受体已被证明可调节异生素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皮肤抗皱能力有关。

第7号染色体


美肤建议

* 如需使用膳食补充剂,建议您咨询权威的健康专家或临床医生寻求帮助。


优选成分

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3胜肽类视黄醇白藜芦醇生育酚乙酸酯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6:21', 'lastedit' => '04-19 16:21',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361',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皮肤抗皱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皮肤抗皱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7.svg', ), 94 => array ( 'did' => '214', 'cid' => '0', 'letter' => 'p', 'title' => '皮肤抗光老化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光老化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日光照射所引起的损害,促使皮肤过早地出现老化性改变。相关知识什么是光老化光老化是肌体非自然老化,因长期受到阳光照射造成。阳光中的紫外线(UV)穿透力极强,可以到达肌肤真皮层,导致', 'content' => '

光老化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日光照射所引起的损害,促使皮肤过早地出现老化性改变。


相关知识

什么是光老化

光老化是肌体非自然老化,因长期受到阳光照射造成。阳光中的紫外线(UV)穿透力极强,可以到达肌肤真皮层,导致黑色素形成、破坏弹性蛋白结构,从而引起皮肤的损害。具体表现有色素沉着、皮肤粗糙、干燥、松弛、皱纹显现,皮肤过早老化。

影响皮肤光老化的因素

光老化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缓慢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必然广泛而复杂。不同光线的波长照射剂量、生理因素如年龄、肤色及饮食起居、病理因素、职业和环境因素等均可影响皮肤光老化的发生。

1、辐射光谱及剂量:日光中的紫外线是引起皮肤光老化的主要光谱。紫外线中的UVC被地球大气层阻断不能达到地球表面,因而UVB和UVC是光老化的主要参与者。

2、生理因素:

a. 年龄:从接收日光照射起,皮肤光老化就开始积累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结构会发生变化,如表面角质层完整性、表皮厚度、色泽、以及皮肤中吸光物质的含量等,这些因素均可影响紫外线的反射、散射、吸收、穿透等情况,从而影响光老化的发生与发展。

b. 肤色:皮肤的颜色由表皮中黑色素决定,而黑色素对各种波长的紫外线都有良好的吸收,因此,表皮中的黑色素是防御紫外线的天然屏障。

3、病理因素:

多种皮肤疾病以及病理状态可使机体对紫外线照射的敏感性增强,可导致或促使皮肤光老化发生。

4、职业因素:

不同职业工作者接受日光照射的剂量相差较大,发生光老化的情况也有很大区别。


检测的基因

MC1R

该基因编码黑素细胞刺激素(MSH)的受体蛋白。编码的蛋白质是七通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控制黑素生成。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皮肤抗光老化能力有关。

第16号染色体


美肤建议

* 如需使用膳食补充剂,或采取治疗,建议您咨询权威的健康专家或临床医生寻求帮助。


优选成分

维生素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奥克立林聚硅氧烷-15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6:19', 'lastedit' => '04-19 16:19',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643',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皮肤抗光老化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皮肤抗光老化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16.svg', ), 95 => array ( 'did' => '213', 'cid' => '0', 'letter' => 'd', 'title' => '抵御静脉曲张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静脉曲张是血管不正常迂曲、扩张,最常发生在下肢。这通常是因为静脉长期承受压力,削弱并破坏了血管瓣膜和血管壁。相关知识静脉曲张是如何形成的?在我们腿部静脉中有许多单向开放的 “闸门”,我们称之为静脉瓣膜。', 'content' => '

静脉曲张是血管不正常迂曲、扩张,最常发生在下肢。这通常是因为静脉长期承受压力,削弱并破坏了血管瓣膜和血管壁。


相关知识

静脉曲张是如何形成的?

在我们腿部静脉中有许多单向开放的 “闸门”,我们称之为静脉瓣膜。 正常情况下,这些瓣膜使得我们即使是站着的时候,静脉血也能从腿部一路往上回流入心脏。而如果这些瓣膜出现了问题,就好比一扇关不上的门总是漏风一样。 血液由于重力的缘故会返流,并积聚在腿部引起静脉高压,引起小腿酸胀,时不时还有抽筋等其他症状。长此以往,我们腿部的静脉会由于过分的压力而变得愈发脆弱、扩张和扭曲。

哪类人容易静脉曲张?

  1. 遗传性:静脉曲张多有遗传性,假如家庭成员患有静脉曲张,那么其他成员的机会也会大大升高。
  2. 职业相关:在教师、售货员、服务员等一些需要长期站立的职业中尤其常见。
  3. 体重变化相关: 肥胖以及怀孕等都是引发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
  4. 年龄相关:年纪越大,患病的人越多。

如何自己简单预判静脉曲张

有如下症状时,要小心静脉曲张。从外表看,早期肢体皮下会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久而久之出现皮下血管扩张、迂曲成团,久站后出现酸胀、疼痛;后期会出现肢体肿胀、可凹性水肿、皮肤瘙痒、皮炎、色素沉着、足靴区溃疡。继发浅表静脉血栓时,会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红、肿、热、痛,或者有可触及肿条。


检测的基因

MTHFR

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催化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转化为5-甲基四氢叶酸,这是同型半胱氨酸重新甲基化为甲硫氨酸的共底物。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抵御静脉曲张能力有关。

第1号染色体


美肤建议

  1. 维持健康体重:体重超重会给双腿和循环系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如果你的体重超重,减肥可以减少压力,从而降低患上静脉曲张的风险。
  2. 避免久站久坐:定期活动,通过小腿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压力,可以预防静脉曲张形成。
  3. 休息时抬高肢体:通过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注意一点,静脉曲张的患者不宜长时间热水泡脚,会增加局部动脉血的流量,而加重静脉血液淤滞和回流负担,并加剧静脉血管的扩张,使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6:17', 'lastedit' => '04-19 16:17',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380',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抵御静脉曲张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抵御静脉曲张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1.svg', ), 96 => array ( 'did' => '212', 'cid' => '0', 'letter' => 'd', 'title' => '抵御脂肪团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脂肪团指的是皮肤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呈现出类似于橘皮的表面状态。相关知识脂肪团不是病脂肪团不是一夜之间就生成,而是逐渐形成的。脂肪团既不会引起疼痛,也不会影响健康,它只是纯粹地影响美观。脂肪团的发展阶段脂', 'content' => '

脂肪团指的是皮肤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呈现出类似于橘皮的表面状态。


相关知识

脂肪团不是病

脂肪团不是一夜之间就生成,而是逐渐形成的。脂肪团既不会引起疼痛,也不会影响健康,它只是纯粹地影响美观。

脂肪团的发展阶段

脂肪团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0 级:不存在脂肪团。

1 级:在站立时皮肤光滑,而坐下时皮肤凹凸不平,呈涟漪状。

2 级:坐下或站立时呈现橘皮状或干酪样外观。

3 级:坐下或站立时呈现橘皮状外观,且带有深部的隆起和凹陷区域。

脂肪团的影响因素

  1. 性别:橘皮组织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常见。女性的脂肪通常分布在大腿、臀部和臀部-脂肪团的常见区域。
  2. 年龄:大多数女性在青春期后会产生一些橘皮组织,当皮肤失去弹性时,橘皮组织也会随着衰老而更常见。
  3. 体重:体重增加可以使脂肪团更明显,但一些瘦的人也有脂肪团。
  4. 遗传因素:遗传史对于发展脂肪团起着一定的作用。
  5.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锻炼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增加发展脂肪团的可能。
  6. 饮食:高脂饮食会提高脂肪团产生的可能。

检测的基因

HIF1A

该基因编码转录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α亚基,其是由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HIF-1通过激活许多基因的转录而起到细胞对低氧的响应的主要调节剂。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抵御脂肪团能力有关。

第14号染色体


美肤建议

  1. 保持健康体重:减肥并不能完全消除脂肪团,但它确实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它的出现。这是因为当你保持健康的体重时,皮肤下面的脂肪会少些,进而减少了皮肤形成凹纹的可能性。
  2. 坚持体育锻炼:锻炼有助于减少脂肪、促进血液循环。
  3. 采用低脂饮食:食用富含瘦肉蛋白的低脂饮食和新鲜蔬菜可以减少体脂。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6:14', 'lastedit' => '04-19 16:14',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007',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抵御脂肪团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抵御脂肪团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14.svg', ), 97 => array ( 'did' => '211', 'cid' => '0', 'letter' => 'd', 'title' => '抵御酒糟鼻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酒糟鼻,又称玫瑰痤疮,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发于颜面中部、鼻尖和鼻翼部,还可延及两颊、颌部和额部。相关知识酒糟鼻的表现面部发红:酒糟鼻通常会导致脸部中央部分持续发红。鼻子和脸颊上的小血管', 'content' => '

酒糟鼻,又称玫瑰痤疮,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发于颜面中部、鼻尖和鼻翼部,还可延及两颊、颌部和额部。


相关知识

酒糟鼻的表现

  1. 面部发红:酒糟鼻通常会导致脸部中央部分持续发红。鼻子和脸颊上的小血管经常肿胀并变得可见。
  2. 皮肤红肿:许多患有酒糟鼻的人也会在脸上形成类似痤疮的脓泡,并且包含脓液。皮肤有灼热感。
  3. 眼睛问题:大约一半患有酒糟鼻的人也会出现眼睛干涩、刺激和眼睑肿胀,眼睑红肿。在一些人中,酒糟鼻的眼部症状出现在皮肤症状之前。

酒糟鼻的易感人群

  1. 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
  2. 皮肤白皙,常见于有金色的头发和蓝色眼睛的人。
  3. 家族中有人患有酒糟鼻或严重的痤疮。
  4.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然而,男性通常会有更严重的症状。


检测的基因


使用了基因间的1个多态性位点:rs763035。

美肤建议

  1. 护肤建议

a. 注意皮肤护理:许多护肤品会刺激酒糟鼻的症状。尽量不要使用包含乙醇、薄荷醇、金缕梅成分的护肤品,尽量使用温和的护肤品。

b. 注意防晒:在出门前使用防晒霜,以防止紫外线(UV)光的照射。尽量使用防晒系数较高的防晒霜。

  1. 生活建议

a. 避免诱发因素:酒糟鼻的常见诱因包括过热、冷风吹脸及吃辛辣食物。这些有可能导致您的酒糟鼻发作。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找出导致酒渣鼻发作的原因并避免这些诱因。

b. 保持愉快心情:避免压力过大,可适当参与户外活动,调整到舒适的生活节奏。


代表药物

锌盐维生素A酸维生素B族海泥扁桃酸烟酸水杨酸过氧化苯酰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6:11', 'lastedit' => '04-19 16:11',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7795',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抵御酒糟鼻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抵御酒糟鼻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 ), 98 => array ( 'did' => '210', 'cid' => '0', 'letter' => 'p', 'title' => '皮肤控油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皮肤分泌的油脂一方面有保湿、抵御环境污染等功能,但是如果皮肤控油能力弱,油脂分泌过多,也可能引起痘痘的问题。相关知识油性皮肤为什么容易长痘?皮脂(皮肤出的油)的pH值呈弱酸性,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是当', 'content' => '

皮肤分泌的油脂一方面有保湿、抵御环境污染等功能,但是如果皮肤控油能力弱,油脂分泌过多,也可能引起痘痘的问题。


相关知识

油性皮肤为什么容易长痘?

皮脂(皮肤出的油)的pH值呈弱酸性,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是当皮脂分泌过量时,会导致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降低,使存在于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开始大量繁殖从而导致一些皮肤病。皮脂分泌多,又容易导致排泄皮脂的毛囊导管不能及时的全部排泄到皮肤表面,就会堵塞在毛囊口,这毛囊口一堵塞,痤疮杆菌就繁殖,而表面的皮脂又容易沾染灰尘污垢,再加上本来皮肤菌群就有点多,多重原因作用下,皮肤就开始长痘了。


检测的基因

CYP17A1

该基因编码的酶是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的成员。细胞色素P450蛋白是单加氧酶,其催化涉及药物代谢,胆固醇、类固醇和其他脂质合成的相关反应。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皮肤控油能力有关。

第10号染色体
PPARG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PPAR-γ,是脂肪细胞分化的调节因子。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皮肤控油能力有关。

第3号染色体
FADS1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脂肪酸去饱和酶(FADS)基因家族的成员。去饱和酶通过在脂肪酰链的限定碳之间引入双键来调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皮肤控油能力有关。

第11号染色体


美肤建议

  1. 护肤建议

a. 正确的清洁习惯:清洁皮肤最好选用温和的清洁产品,不宜使用清洁性太强的产品。因为皮肤自身的油脂被清洗掉了,皮肤为了保护自己就会产生更多的油脂,导致皮肤会变得更加油甚至会致痘。不要频繁洗脸或者一直使用洗面奶洗脸,频繁的洗脸会使脸部皮肤干燥。

b. 注意皮肤补水:皮肤是保持水油平衡的,当油过多时,最本质的还是缺乏水,应该补充足够的水分。

c. 适量涂抹防晒霜:脸部(除了眼周)涂上薄薄的一层防晒霜就够了,需要注意的是每隔两三个小时重复涂抹一遍,不需要每次涂的过厚。否则皮肤会无法透气,毛孔也会被堵塞,使油脂聚集太多而产生痘痘。

  1. 生活建议

a. 减少食用油腻食物:食物吃的太过油腻是皮肤容易出油的一个原因。身体内部聚集油脂太多,就会通过皮肤的毛孔往出排泄。毛孔也会因此变得更粗,也会给皮肤带来压力,更容易出油。

b. 加强体育锻炼:多锻炼,练习放松或冥想,以及其它能够缓解压力的运动。研究发现,人体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产生的雄激素水平较高。这反过来又刺激了皮脂腺,使它们增加分泌油脂。


优选成分

尿囊素水杨酸氧化锌单宁酸北美金缕梅叶提取物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6:07', 'lastedit' => '04-19 16:07',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8368',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皮肤控油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皮肤控油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10.svg', ), 99 => array ( 'did' => '209', 'cid' => '0', 'letter' => 'd', 'title' => '抵御日晒斑能力基因', 'tag' => '', 'summary' => '日晒斑,主要是由日光紫光线照射形成,呈椭圆形突起或平滑斑块,颜色为深棕色或者褐黑色。多发于脸部、前臂外侧、手背以及小腿前侧。相关知识日晒斑的形成原因日晒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日光紫外线过度照射,即阳光造成的', 'content' => '

日晒斑,主要是由日光紫光线照射形成,呈椭圆形突起或平滑斑块,颜色为深棕色或者褐黑色。多发于脸部、前臂外侧、手背以及小腿前侧。


相关知识

日晒斑的形成原因

日晒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日光紫外线过度照射,即阳光造成的光老化。目前多数晒斑患者形成晒斑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日光紫外线这个单一的因素,而是因为长期使用含金属成分多化妆品等对皮肤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皮肤的抵抗力出现了下降,皮肤的代谢能力发生紊乱造成的。

日晒斑的特征

日晒斑,又称日光性黑子,呈椭圆形突起或平滑斑块,颜色为深棕色或者淡褐色。一般很容易出现脸部、前臂外侧、手背以及小腿前侧。日晒斑在皮肤上形成之前,可能首先会出现疼痛、发痒、脱皮,后期才会形成色斑。

日晒斑与雀斑的区别

晒斑是日晒形成的,一般是在正常的皮肤暴晒后出现红斑、水肿、水疱和色素沉着、脱屑,首先会出现疼痛,发痒,脱皮的现象,后期才会形成斑。晒斑的颜色是深棕色或者淡褐色,突起或者平滑在皮肤表面,大小不等,边界分明,容易出现在前臂外侧,小腿前侧,手背以及脸部。雀斑是一种遗传性的斑,一般是在五岁左右出现,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青春期最为严重。雀斑以面部多发,一般是对称发生,呈点状,颜色为浅黄色或者是黄褐色,斑点随季节变化,夏天日晒会加重雀斑,冬天则会变淡。晒斑比雀斑颜色要深一些。


检测的基因

IRF4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IRF(干扰素调节因子)转录因子家族,其特征在于独特的色氨酸五联体重复DNA结合结构域。与IRF4基因相关的性状包括皮肤、毛发、眼睛的色素沉着。

第6号染色体
BNC2

该基因编码保守的锌指蛋白。编码的蛋白质在肤色饱和度中起作用。该基因的多态性与面部色素斑相关。

第9号染色体


美肤建议

* 如需使用膳食补充剂,或采取治疗,建议您咨询权威的健康专家或临床医生寻求帮助。


优选成分

维生素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奥克立林聚硅氧烷-15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



参考文献


', 'author' => 'dna', 'authorid' => '2', 'time' => '04-19 16:04', 'lastedit' => '04-19 16:04', 'lasteditor' => 'dna', 'lasteditorid' => '2', 'views' => '7867', 'edits' => '0', 'editions' => '0', 'visible' => '1', 'locked' => '0', 'iscreate' => true, 'rawtitle' => '抵御日晒斑能力基因', 'shorttitle' => '抵御日晒斑能力基因...', 'category' => NULL, 'img' => '/23img/chromosome/6.svg', ), ); ?> 认知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中华基因库旗下

站内公告 最新动态

howceo对词条静脉血栓栓塞基因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howceo对词条脑中风基因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howceo对词条脑中风基因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howceo对词条肺癌基因检测1238基因明细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howceo对词条新冠基因的变种-你安全了吗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howceo对词条新冠基因的变种-你安全了吗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howceo对词条脑中风基因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howceo对词条冠心病基因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howceo对词条静脉血栓栓塞基因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howceo对词条迟发型阿尔兹海默病基因进行了编辑,将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dna刚刚加入了认知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howceo刚刚加入了认知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本站是由1位专家共同撰写的DNA百科全书,目前已收录词条 0

按字母顺序浏览

热门基因

更多>>
新冠基因的变种-你安全了吗...
新冠病毒容易变异是由其遗传物质的复制系统决定的。例如人类,遗传[详细]
预防甲状腺癌基因...
是一种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平均人群每 10 万人中[详细]
EGFR基因
常见肿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脑胶质瘤、头颈癌、宫颈癌、膀胱[详细]

争议基因

更多>>
2型糖尿病基因

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尿病。平均人群每 10 万人中出现该疾病 9700 例。相关知识发病时间多见于中老年人,35~55岁为主要发病年龄段。流...阅读全文>>

  • 1型糖尿病基因: 糖在正常(左)和糖尿病(右)情况下的转运机制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影响因素可控因素病毒感染:1型糖尿病发生常与某些感染有关或感染后随之发生

最近评论

最近更新

更多>>

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