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 所属分类  >  疾病预防    肿瘤预防    生殖系统   
[0] 评论[0] 编辑

睾丸癌基因

是一种发展于男性生殖系统之一睾丸上的癌症。平均人群每 10 万人中出现该疾病 40 例。

中华基因库

认知人类基因


renDNA.com

相关知识

发病时间

睾丸癌最常出现于15到34岁的男性身上,特别是约25岁的年纪。 认知人类基因

流行程度

睾丸癌发病率美国3.7/10万,丹麦6.4/10万,中国1/10万,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

中华基因库

典型症状

  1. 可能没有症状,常被偶然发现,随着肿块逐渐增大,可能出现下坠或沉重感。
  2. 少数病人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疼痛等症状。
  3. 隐睾病人可表现为腹股沟区域下腹部的肿块。
  4. 晚期病人出现相应转移部位如骨关节疼痛、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法

  1. 精原细胞瘤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后行放疗和(或)化疗。
  2.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3. 化疗:化疗效果较好,是少数能达到临床治愈的肿瘤之一。
  4. 放疗:不同的睾丸肿瘤组织成分对放疗的敏感性明显不同,放疗只起辅助作用。

renDNA.com


renDNA.com

影响因素

可控因素
  1. 作息:不规律的作息,消极的心态,影响内分泌系统。
  2. 食物:激素类种植、养殖的食物过多摄入。
  3. 损伤:衣物等对睾丸产生的物理损伤。
  4. 卫生:个人不经常清洗睾丸,尤其是包皮覆盖的部位,细菌容易滋生。
不可控因素
  1. 性别:仅发生于男性。
  2. 年龄:睾丸癌最常出现于15到34岁的男性身上,特别是约25岁的年纪。
  3. 疾病:与隐睾关系最密切,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更高。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检测的基因

BAK1

BAK1编码的蛋白属于BCL2家族,定位于线粒体,其作用是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睾丸癌的发生有关。 认知人类基因

第6号染色体
TERT

TERT编码端粒逆转录酶,包括含有逆转录酶活性的蛋白和作为端粒重复模板的RNA。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睾丸癌的发生有关。 中华基因库

第5号染色体
DMRT1

DMRT1基因表现出性腺特异性和性别二态性的表达模式。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睾丸癌的发生有关。

renDNA.com

第9号染色体
KITLG

KITLG编码的配体蛋白是生殖细胞和神经细胞发育,以及造血作用中的多效因子,在细胞的迁移中起作用。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睾丸癌的发生有关。

认知人类基因

第12号染色体


认知人类基因

保健建议

  1. 作息要规律,心情要积极。
  2. 避免激素类种植、养殖的食物。
  3. 穿宽松的内裤,防止睾丸受伤。
  4. 保持睾丸卫生,洗澡后进行自查。

认知人类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参考文献

认知人类基因
中华基因库


中华基因库

认知人类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男性不育症基因    下一篇 多囊卵巢综合征基因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