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 所属分类  >  疾病预防    肿瘤预防    消化系统   
[0] 评论[0] 编辑

食管癌基因

食管癌指的是发生在食道的恶性肿瘤。平均人群每 10 万人中出现该疾病 16 例。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中华基因库

相关知识

发病时间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认知人类基因

流行程度

食管癌的发生率在各国间有巨大差异,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发病率居世界第一。 中华基因库

典型症状

  1. 早期症状:主要为胸骨后烧灼感、针刺样或牵拉样痛,进食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或轻度哽噎感。早期症状时轻时重,甚至可无症状。
  2. 中晚期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难以咽下),食物反流,咽下疼痛,伴有消瘦、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等。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中华基因库


中华基因库

影响因素

可控因素
  1. 亚硝胺:进食咸鱼、腌菜等高亚硝酸盐食物,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2. 真菌: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上,能分离出多种真菌。调查表明,食用霉变食物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关系。
  3. 营养缺乏:流行病学表明,饮食中缺乏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2、C),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包括钼、锌、硒等),与食管癌发病有关。
  4. 吸烟与饮酒:长期吸烟可诱发食管癌。同时,常饮烈性酒者食管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5. 饮食习惯:长期食用粗硬食物或进食过快、过烫等,易引起食管粘膜机械性损伤,反复刺激可导致粘膜上皮增生,最终导致癌变。
不可控因素
  1. 家族病史:食管癌的发生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2. 年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3. 性别:男性居多。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检测的基因

PLCE1

该基因编码的磷脂酶催化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酯水解,产生第二信使分子,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基因表达的各种过程。研究分析显示,该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食管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认知人类基因

第20号染色体
SLC39A6

该基因编码锌转运蛋白,涉及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该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相关,对该病预后起重要作用。

中华基因库

第18号染色体
HECTD4

该基因编码泛素蛋白连接酶,主要作用是发挥连接酶活性和泛素 - 蛋白转移酶活性。根据研究,该基因上的位点可能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等风险。 中华基因库

第12号染色体
CCHCR1

该基因编码具有五个卷曲螺旋α-螺旋杆状结构域的蛋白质,与mRNA-decapping protein4(mRNA去帽蛋白质4)相互作用,对mRNA代谢的起到了调节剂的作用。 renDNA.com

第6号染色体
TCN2

该基因编码称为钴胺素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将维生素B12从血液中转运到整个身体的细胞。钴胺素在产生DNA(核苷酸)结构单元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分解各种化合物如脂肪酸; 这些过程是细胞生长和分裂(增殖)和细胞能量生产所必需的。 renDNA.com

第22号染色体
TNXB

该基因编码称为腱-X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组织和维持支撑身体肌肉、关节、器官和皮肤(结缔组织)的组织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腱生蛋白-X还参与调节弹性纤维的结构和稳定性,为结缔组织提供柔韧性和弹性。 认知人类基因

第6号染色体
LTA

编码的蛋白质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成员,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该蛋白还介导大量的炎症、免疫刺激和抗病毒反应,在发育过程中参与二级淋巴器官的形成,并在细胞凋亡中起作用。 renDNA.com

第6号染色体
CYP26B1

该基因参与了包括免疫激活在内的多个重要通路,是人体内重要的抑癌分子。人体摄入的维生素A,在体内会代谢为全反式视黄酸,视黄酸代谢酶CYP26B1上的遗传变异,可以显著的加快体内全反式视黄酸的代谢,使其快速转化为无活性的羟基视黄酸,降低其抑癌作用。

中华基因库

第2号染色体


中华基因库

保健建议

  1. 亚硝胺与食管癌的关系密切,少吃或不吃咸鱼、腌菜等腌制食品。
  2. 霉菌能增强亚硝胺的致癌作用,因此避免吃发霉的粮食,如大米、花生等。
  3. 营养不良与食管癌有关,建议每天进食200-350g新鲜水果,300-500g蔬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 吸烟和饮酒都会诱发食管癌,建议戒烟、戒酒。
  5. 避免嚼食粗硬食物,如槟榔、烟丝;喝茶、喝粥以50℃以下为好。

renDNA.com


中华基因库

参考文献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renDNA.com

中华基因库
认知人类基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龋齿基因    下一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基因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