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基因
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平均人群每 10 万人中出现该疾病 445 例。
renDNA.com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相关知识
发病时间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约72%的首次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认知人类基因
流行程度
患病率:445/10万人。
认知人类基因
典型症状
中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一种是由出血所造成的出血性脑中风。 不论是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脑中风都会造成脑功能异常。 常见的中风症状包括无法移动单侧的肢体或者是一边的身体没有感觉、无法理解别人的话、不能说话、晕昡、其中一边的视野看不到等等。 中风的症状通常在发生后很快就会出现,如果症状在二十四小时内消失,有时会称它为“暂时性脑缺血(英语: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简称TIA)”或小中风。 出血性中风的患者可能会伴随着突发而严重的头痛。中风的症状有可能会成为永久性的后遗症,中风的患者也可能会有肺炎、尿失禁等长期后遗症。 中华基因库
治疗方法
中风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只有详细的身体检查及医学影像学资料才能确诊是否中风,类型和程度;因此即使是一般的中风征兆,也应该到医院求诊。 renDNA.com
- 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血栓(血块)阻塞脑动脉,当这类中风发病时,可根据情况给病人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血药物。是否施行溶栓治疗,要经过检查评定。其他在中风期保护大脑的方法包括:尽可能确保血糖正常,确保供氧充足和静脉注射,让病人在担架上头部平放而不是直坐等。如果检察显示病人颈内动脉狭窄,而且在受影响的区域有残余的功能,中风后迅速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切除狭窄)可减少复发的风险。如果中风是由于心律失常的心栓塞,用华法林或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心律失常和抗凝可减少复发的风险。
- 出血性中风:脑内出血或脑周围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需要神经外科检查,以发现并治疗出血原因。
中华基因库
认知人类基因
影响因素
可控因素
- 饮食因素:均衡饮食,保持正常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可以降低脑中风发生的风险。
- 烟草、酒精摄入:有数据表明,吸烟者或被动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两倍。酒精则会升高血压,促进血液中某些脂肪酸含量增加,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甚至脑中风。
- 生活习惯因素:用力大小便、情绪激动、进食过饱、运动超负荷、冬天洗热水澡,都有诱发脑中风的可能。
- 用药因素:抗凝药物使用不当、避孕药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均有可能增加脑中风的风险。
不可控因素
- 年龄: 年老者更易发生脑中风。
- 疾病因素: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各种侵犯脑血管的炎症和风湿病、白血病、糖尿病等,均可引起脑中风。
- 外伤及治疗因素:各种外伤、中毒或经过脑肿瘤放射治疗后,均可能造成脑中风。
- 家族病史:有脑中风家族病史的人,患病率较高。
中华基因库
认知人类基因
检测的基因
renDNA.com
中华基因库
保健建议
中华基因库
中华基因库
参考文献
- ALOX5AP gene and the PDE4D gene in a central European popul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 Relationship between nerve injury-induced protein gene 2 polymorphism and stroke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 Multiancestr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520,000 subjects identifies 32 lociassociated with stroke and stroke subtypes.
- The rs2200733 variant on chromosome 4q25 i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embolic stroke related to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olish patients.
- The 1425G/A SNP in PRKCH is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 Gene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
-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of the rs2943634 (2q36.3) genetic polymorphism with adiponecti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ischemic stroke.
- Association between PRKCH gene polymorphisms and subcortical silent brain infarction
- Meta-analysis of homogeneous subgroups reveals association between PDE4D gene variants and ischemic stroke.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高甘油三酯血症基因 下一篇 选择性IgA缺陷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