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基因 认知人类基因  > 所属分类  >  疾病预防    其它   
[0] 评论[0] 编辑

白内障基因

是一类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疾病。平均人群每 10 万人中出现该疾病 59950 例。 renDNA.com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相关知识

发病时间

通常在中老年之后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中华基因库

流行程度

根据北京一项关于白内障的调查研究,59.95%的人在80岁之前会患上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而80岁之后这一比例达到83.02%。国内其它地方的调查研究显示出相似的发病比例。 认知人类基因

典型症状

  • 初期在眼前可以出现位置固定、形状不变的点状或片状阴影。
  • 视力减退和视物模糊,并出现逐渐加重的视力下降问题。
  • 容易眼疲劳,而且视野中的物体出现变形或扭曲的情况。
  • 看到的事物可能会有眩光感或视物呈双影,这种情况尤其是在白天更明显。
  • 可能会出现昼盲或夜盲现象。

治疗方法

早期对视力影响不大的时候可以通过补充必要的营养素来减缓白内障的发生。如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等。早、中期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延缓病情发展,通常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浊程度也可得到一定改善。成熟期的白内障只能通过手术治疗,且由于手术原理应该尽可能地早治疗。 renDNA.com


renDNA.com

影响因素

可控因素
  1. 光照条件: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光照的人群更容易患白内障。
  2. 营养元素: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的人群更容易患白内障。
  3. 生活习惯:摄入糖分过多会改变眼部渗透压增加白内障风险;缺乏锻炼也会增加风险。
  4. 有毒物质:长时间接触含氟化合物等的人群更容易患白内障。
不可控因素
  1. 年龄:常见于中老年时期,随年龄增大,白内障风险升高。
  2. 性别:人群中女性的白内障发病率较男性发病率稍高。
  3. 疾病:眼部感染、外伤、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会增加白内障风险。
  4. 家族史:家族中有白内障,尤其早发性白内障的个体白内障的发生率要高于一般人群。

renDNA.com
中华基因库

检测的基因

GSTP1

该基因编码一种谷胱甘肽S-转移酶。该类酶被认为在先天免疫系统和药物代谢中起作用。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发生有关。 认知人类基因

第11号染色体
CASC15

该基因编码血小板反应蛋白的一个结构域,该蛋白参与蛋白质的代谢与糖基化。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发生有关。 认知人类基因

第6号染色体
KCNAB1

该基因编码跨膜钾离子通道的一个亚基。该通道与神经调节等生理功能有关。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发生有关。

中华基因库

第3号染色体
CDKN2C

该基因编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INK4家族的一种。该类蛋白与细胞周期及内分泌有关。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发生有关。 renDNA.com

第1号染色体
OCA2

该基因编码黑素体跨膜蛋白。该蛋白参与色素的沉着与身体代谢。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发生有关。

认知人类基因

第15号染色体

认知人类基因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保健建议

  • 如何降低风险:
    • 在强光环境下做好眼睛保护,避免使用过强室内光源,避免直视强光源,注意用眼卫生
    • 保护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等有助于眼部健康
    • 健康生活:维持每周至少4小时的锻炼,注意饮食避免过高糖分摄入
    • 避免含氟等有害物质的环境,减少毒素对眼部的影响
* 如您有白内障家族病史,或者您觉得自己有患上白内障的可能性,或者需要使用膳食补充剂,建议您咨询权威的健康专家或临床医生寻求帮助。

renDNA.com
认知人类基因

参考文献

renDNA.com

renDNA.co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类风湿关节炎基因    下一篇 唇裂和腭裂基因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